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1南京扬子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48)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1/15),过渡型1例(1/15)。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85-02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二位,为颅内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其中侧脑室脑膜瘤较少见,但却是成人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1]。笔者收集了15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进行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而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MRI资料。

1.2检查方法

采用1.5T或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均行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包括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扫描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注射流率3ml/s,经肘静脉注射。9例行DWI,采用SE-EPI序列,加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行横轴面成像,扫描参数为:TR7000ms,TE80ms,b值取0s/mm和1000s/mm,矩阵128×128。

1.3MRI分析及病理

对15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边界、瘤周水肿以及信号均匀度及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15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采用光镜观察,部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结果

肿瘤部位及大小: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肿瘤直径1.5~8.2cm,平均4.3cm。肿瘤形态及边缘:类圆形3例(3/15),类圆形有局部浅分叶2例(2/15),不规则分叶状10例(10/15);肿瘤边界清晰12例(12/15),边界不清3例(3/15)。信号特点:T1WI均呈略低信号15例(15/15)。T2WI呈略高信号12例(12/15),等信号2例(2/15)、高信号1例(1/15)。信号不均匀10例(10/15),信号均匀5例(5/15)。DWI总共12例,其中高信号6例(6/12)、略高信号3例(3/15)、等信号3例(3/15)。增强后本组病例都明显强化,均匀强化8例(8/15),不均匀强化4例(4/15),环形强化3例(3/15)。瘤周水肿:有不同程度瘤周水肿11例(11/15),无瘤周水肿4例(4/15)。

本组15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1/15),过渡型1例(1/15)。

3.讨论

3.1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1)肿瘤部位: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他部位少见。本组病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

(2)肿瘤形态:当肿瘤较小,小于侧脑室管腔直径时一般呈类圆形,本组3例。随着肿瘤的增大,侧脑室壁对肿瘤的限制以及肿瘤本身的血供原因,致肿瘤形态从类圆形局部有隆起的浅分叶状到不规则分叶状。本组类圆形有浅分叶2例,形态不规则10例。

(3)肿瘤边缘:侧脑室内脑膜瘤为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边缘一般比较清晰,本组12例(12/15)。当肿瘤非常巨大,对周围脑室壁产生了非常大的压迫推移作用时,这时瘤体与脑室壁多边界不清,本组3例(3/15)。

(4)内部信号:肿瘤T1WI上均呈略低信号,本组15例(15/15)。T2WI信号较复杂,与肿瘤病理类型及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以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不规则钙化的低信号及小囊变高信号。

(5)瘤周水肿:瘤周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瘤体较大、压迫了侧脑室壁影响静脉循环而引起的,当瘤体较小、患者年龄较大时多无瘤周水肿(本组有一例13岁女孩,发生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类圆形,直径只有1.5cm,但瘤周水肿非常明显,达到中度水平,病理类型为纤维型)。当瘤体膨胀性生长较大时,对侧脑室壁造成了压迫推移作用,使侧室壁的静脉循环通路受阻而产生脑水肿[2-3],本组11例(11/15)。当瘤体巨大使侧脑室三角区整个闭塞,这时不仅会有脑水肿产生,而且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道,使侧脑室颞角明显扩张,本组2例(2/15)。

(6)肿瘤增强:本组病例均明显强化,9例(9/15)表现为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4例(4/15),类环形强化2例(2/15)。不均匀强化主要因为瘤体内有钙化及小囊变区。而类环形强化并不是肿瘤坏死造成的,其肿瘤中心常表现为明显均质强化,只是边缘强化更显著而呈环状。

3.2侧脑室脑膜瘤主要与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鉴别。

(1)脉络丛乳头状瘤:成人好发于第四脑室,儿童及婴幼儿好发于侧脑室,尤其是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常分泌过多的脑脊液,致使脑室系统不同程度扩张,肿瘤悬浮于脑脊液中呈孤岛状(孤岛征),病灶T1WI等~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内见颗粒状混杂信号,25%~80%病灶内有钙化,呈点状或较大团块状。肿瘤边缘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增强后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少数强化不均[4-5]。

(2)室管膜瘤: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第四脑室,成人好发于侧脑室体部或三角区。影像表现分三型,室内型、室外型及跨壁生长型,和脑膜瘤鉴别的主要是室内型室管膜瘤。表现为侧脑室三角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易囊变,信号不均,轻中度不均质强化。有时囊变不明显时和脑膜瘤很难鉴别[6]。

综上所述,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陈星荣,沈天真,吴恩惠.神经影像学[Z].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赵亮.侧脑室脑膜瘤MRI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2,34(3):378-380.

[3]曲宁,罗娅红,李森等.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附7例病例报告)[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2):141-144.

[4]王文娜,周倩静,曾利泉等.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45-347.

[5]揭平平,耿道颖,刘勇等.侧脑室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0):1688-1691.

[6]郑晓涛,余林,李新春等.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附16例病例)[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4):8-10.

通讯作者:戴石E-mail:fredb@163.com

标签:;  ;  ;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