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建设时期,大量的工程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更为严峻的是,建筑垃圾从施工过程中产生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再循环回收利用处理,大量的建筑垃圾直接被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有许多建筑垃圾被混入到城市的生活垃圾中,增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中国建筑垃圾的正确处理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人”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起着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人”组成各种各样的施工群体,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人”的行为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析不同的施工群体的行为意识是否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以及针对存在差异提出建议与措施。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可将本文大致分为理论维度框架探寻和不同施工群体的研究分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目的是探寻建筑垃圾减量化过程中的行为意识的测量维度框架。首先通过文献法收集建筑垃圾的大量相关的资料,一部分用于问卷设计,另一部分用于半结构访谈的提纲设计,通过实地的访谈的调研并收集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的信息后,再结合文献法的资料一起作为问卷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际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研究方法领域而言主要是涉及到了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在维度框架的设计中,采用了心理学中较为成熟的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大体框架来设计问卷。在研究中,问卷设计是本文的核心,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问卷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了测量的7个理论维度,其中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2.0和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8.8来处理数据及数据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交叉实证(cross-validation)等理论方法来最终探寻到建筑垃圾减量化过程中的行为意识研究的理论测量框架。第二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第一部分得到的测量维度来研究建筑现场的各个施工群体中的行为意识差异。主要采用SPSS12.0处理数据,且运用了统计学中单因素方差分析(ANONA)的理论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群体在建筑垃圾减量化过程中的行为意识的研究,提出一些建筑垃圾管理上的建议和理论依据,以便能更为有效的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进行管理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