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周可真

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周可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哲学,文化哲学,阳明心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可真[1](2015)在《始于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西哲学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哲学,无论中、西,自然哲学与文化哲学都还处在原始综合状态,至16、17世纪,中、西哲学才各自形成其偏向明显、取向明确的研究风格和研究传统。从17、18世纪开始,西方逐渐形成自然哲学和文化哲学两个明显不同的研究传统,中国则从16世纪初开始向文化哲学转型。中国文化哲学起步于阳明心学,其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德实践作为把握人性("良知")的方法,这种直觉型文化哲学后来过渡到由黄宗羲开创的通过史学来把握人性("本心")的史学型文化哲学和顾炎武开创的通过经学来把握人性("性与天道")的经学型文化哲学,而清代朴学和晚清今文经学则分别提供了解读经史的不同诠释方法——前者属于信息还原法,后者属于信息重构法。现代"中""西""马"均属于诠释性哲学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哲学来把握人性的哲学型文化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自休谟、康德至文德尔班、狄尔泰一脉的哲学固然属于文化哲学,就是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标准科学哲学"亦具有文化哲学属性。中西哲学有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林可济[2](2013)在《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从中西文化哲学差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问题"的问题,曾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困惑着中国学人。由于中西文化传统和哲学思维的差异,中西的科学传统也截然不同。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从一开始走的就不是同一条路,因此是不可通约的,孰优孰劣也无从比较。回顾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过程,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将会促使人们思考:中国需要从西方学习什么?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缺少什么?(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3年11期)

韩爱叶[3](2013)在《中西文化论争与现代政治文化哲学的凸显——兼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现代政治文化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论争是现代性追寻的深层映射,中华民族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伴随着中西文化的论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中西文化论争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阐明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文化观,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西文化论争中有关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应答。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论不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指导,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并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干静枫,唐小云[4](2012)在《中西文化哲学的嬗变及其融通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文化哲学的交流与碰撞在所难免,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促使了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进而相互融通。本文认为,中西文化哲学融通性建构途径主要有叁种:其一是引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其二是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叁是坚持"返本开新"的新儒家。(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8期)

吴波[5](2012)在《中西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艺术观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以来中国艺术观念随着社会体制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了由传统艺术观到现代艺术观的演化,艺术元素由中西杂糅到非物质语境下的多元重构,这种嬗变过程正是由单一的艺术体验走向多元创意的艺术体验,由盲从与混乱走向个性与从容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为适应时代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意义始终关联于这一根本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6期)

冀玉珍,霍俊国[6](2012)在《文化哲学视域下中西诗性文化的深层异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哲学视角看,中西诗性文化存在着深层异质性,体现在:一为以情性为本体,一为以理性为本体;一为与天为一的精神,一为人天疏离的精神;一为向内修心,一为向外探索真理;一为成就道德和审美的世界,一为对个体权利的梦寐以求;一为体知,一为逻辑的分析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柴淼[7](2012)在《中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文化哲学成为了人们所熟悉,并且逐渐接受的一个概念。文化哲学到底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形态各人理解与定义有多少种,就有多少种文化哲学,而这些文化的定义及其所形成的文化哲学的观念又都把文化哲学置于哲学之下,例如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研究都与文化哲学一同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进行并列研究。文化哲学的创立、发展和演变需要我们从西方哲学传统发展史的角度去厘清和理解文化哲学。由此深入了解文化哲学的蕴含,为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平台。本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思路、理论意义、研究和创新意义做了阐述。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中西文化哲学比较的研究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确定了本文的写作思路。本文第二部分对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哲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文化哲学的起源、历史进程、发展趋向。对于进一步深层次研究文化哲学的相关问题的基本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和概括。并且系统的理论的解释了什么是文化哲学,使对文化哲学的研究者更加清晰的全面的了解文化哲学。本文第叁部分是本人通过国研究理论知识,参考文化哲学各个方面的论作,并加以自己的理解而论述的关于文化哲学的比较。首先对于中国的文化哲学进行了解释及说明,其次叙述了西方文化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对20世纪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进行了概述。最后从中西文化哲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结构等等方面论述了中西文化哲学中的异同。最后论述了中西文化哲学的冲突。本文第四部分结合实际,论述了中西文化哲学比较的当代意义,并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叙述了文化的创新及发展。在新时代全球化大融合的时代中,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文化的日新月异,更体现了全世界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对于认识充分中哲、西哲和马哲结合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出了详细说明,更加积极的提出研究文化哲学对于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改革开放既使得中国文化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发展,更加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比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相互协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要要求,更好的促进了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一股新力量。本文在研究论述中西文化哲学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现实意义。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对全面改革文化体制,对社会主义文化稳步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是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繁荣的。所以说,在告诉发展的当今世界,文化是人民的精神源泉,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蒋晋光[8](2011)在《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一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秩序越来越需要一种文明的规范或者是一种文化的范式来约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存在着同样甚至更加适合于今天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逐渐地显现出来。重视文化间的融通与互补、探求文化内的转型机制是辜鸿铭中西文化观思想价值的集中体现,对社会转型的独特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则构成了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1年01期)

李龙,魏刚[9](2010)在《中国近现代史叁次中西体育之争的文化哲学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哲学视野对近现代中西体育之争进行审视,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中西体育之争主要表现为五四时期新旧体育之争、20世纪30年代"土洋体育之争"和世纪之交的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碰撞。由于站在不同的文化哲学立场,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该坚持走本土化道路;文化激进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移植西方体育道路;文化折中调和主义者认为,中国体育发展应坚持走用西方体育来改良本土体育的路向。(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允熠[10](2009)在《融会中西马,创造新文化——张岱年晚年文化哲学思想拾贝》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岱年先生年轻时所创立的文化哲学体系,用其95岁的百年人生来谱写,可谓逾老弥坚,至死不渝。他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十余年间阐述了一系列关于中西文化的观点,展现了晚年成熟的文化哲学思想。这些思想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传统文化否定论"和"全盘西化论"的批判、主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背景思考、对新文化体系中民族本位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张岱年晚年着力补充和发展早年提出的"创造的综合论",着重阐明和完善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其晚年文化哲学思想的突出之处就是明确了新文化的指导思想,指出了马、中、西叁派文化融合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09年06期)

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问题"的问题,曾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困惑着中国学人。由于中西文化传统和哲学思维的差异,中西的科学传统也截然不同。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从一开始走的就不是同一条路,因此是不可通约的,孰优孰劣也无从比较。回顾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过程,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将会促使人们思考:中国需要从西方学习什么?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缺少什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可真.始于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西哲学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2].林可济.重新审视“李约瑟问题”——从中西文化哲学差异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

[3].韩爱叶.中西文化论争与现代政治文化哲学的凸显——兼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现代政治文化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3

[4].干静枫,唐小云.中西文化哲学的嬗变及其融通性建构[J].求索.2012

[5].吴波.中西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艺术观的嬗变[J].求索.2012

[6].冀玉珍,霍俊国.文化哲学视域下中西诗性文化的深层异质性比较[J].湖南社会科学.2012

[7].柴淼.中西文化哲学比较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12

[8].蒋晋光.辜鸿铭中西文化观的价值——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一种考察[J].文化学刊.2011

[9].李龙,魏刚.中国近现代史叁次中西体育之争的文化哲学审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

[10].张允熠.融会中西马,创造新文化——张岱年晚年文化哲学思想拾贝[J].学术界.2009

标签:;  ;  ;  ;  

中西文化哲学论文-周可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