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论文题目: 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冰峰

导师: 王培根

关键词: 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

文献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所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使知识型与创造型的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价值创造的主体,进而成为高等学校必须把握的重心和关键点所在。 本论文通过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思想的比较,提出了一个从面向社会需要的新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等学校人才的胜任力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高等学校的人才胜任力模型体系。 本论文同时对高等学校的人才胜任力模型中所选的人才胜任力进行了重新界定,进而提出了高等学校的人才胜任力选取模型,主要表现为对高等学校的人才胜任力的通用性的诠释。 高等学校的人才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1、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2、拓展应用到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 高等学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才胜任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作为现代高等学校,考核其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就要看其人才培养工作是否促进了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人生价值观以及高等学校本身提高整体效率与未来绩效。 高等学校人才胜任力模型则提供了一个整合高等学校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提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及高校自身改革中的效率,从而使个人及高等学校在未来更具挑战的时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因此,研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创新性构建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通用胜任力模型,并对高等学校人才胜任力模型中胜任力要项进行重新分类和定义,确定了各自的层级与权重。然后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为基础,重点阐述了高等学校人才胜任力模型在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同时也对高等学校人才胜任力模型在高学学校职位分析、招聘、个人培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技术路线和特点

第二章 胜任力模型的相关基本理论

2.1 胜任力

2.1.1 胜任力的提出

2.1.2 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胜任力的概念

2.1.3 胜任力的一般构成要素

2.1.4 对胜任力一般构成要素的解析

2.1.5 胜任力与行为以及未来绩效之间的驱动关系

2.2 高校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涵义

2.3 胜任力单元群

2.3.1 胜任力单元群的起源与发展

2.3.2 胜任力单元群的结构与内容

第三章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设计

3.1 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2 高校人才胜任力培养的特殊性

3.2.1 高校人才胜任力的个性化要求

3.2.2 高校人才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3.2.3 高校人才的创业精神的培养

3.2.4 高校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构建

3.3.1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意义

3.3.2 人才培养的简单分类

3.3.3 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一般性流程

3.3.4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的具体设计

3.3.5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的创建及函数模型

3.4 实施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四章 胜任力模型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4.1 运用胜任力模型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4.2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的胜任力的培养

4.3 从人才胜任力培养中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环节

4.4 高校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我国入世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曹秀平.大连理工大学2003
  • [2].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邵丽.大连理工大学2011
  • [3].高等学校人才资源管理研究[D]. 郑雪艳.华中农业大学2003
  • [4].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 万垠.淮北师范大学2014
  • [5].高等学校学术人才选拔及培养机制研究[D]. 赵丽.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 [6].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 韩晓霞.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 [7].高等学校人才柔性流动研究[D]. 程媛媛.青岛大学2010
  • [8].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刘珍.华中科技大学2011
  • [9].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研究[D]. 张丽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 [10].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新职能:对青年的剩余责任[D]. 金凤.湖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陆伊.苏州大学2007
  • [2].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初探[D]. 陆游.华东师范大学2007
  • [3].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评价方法研究[D]. 宋军.上海交通大学2006
  • [4].岗位胜任力评价研究[D]. 姜海燕.河海大学2005
  • [5].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 方永瑞.东北大学2005
  • [6].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提升的职业发展研究[D]. 李扬.武汉理工大学2005
  • [7].胜任力模型及其在团队成员选拔中的应用[D]. 刘美玲.华中科技大学2005
  • [8].胜任力模型在管理者选拔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 朱春青.福州大学2006

标签:;  ;  

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