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迁地状态下和原生状态下的不同红豆杉(Taxus)种群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红豆杉天然更新种群的分布格局、观察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行为、记录红豆杉落果命运,分析和阐明了食果鸟类在红豆杉种群天然更新过程中的作用。中山植物园的红豆杉天然更新种群分布于距母树10m以外的坡上,共统计幼树和幼苗213棵,主要分布于中下坡,空间格局符合聚集分布特征,种群为纺锤形结构,存活曲线呈凸型,为衰退型种群。仙寓山的天然更新种群共统计幼树和幼苗1329棵,其中母树下更新有一定数量的实生苗,但存活率几为零,幼苗和幼树主要分布于中下坡,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种群为金字塔结构,存活曲线为典型的凹型,为增长型种群。红豆杉“果实”成熟后,除了一小部分掉落母树下,主要被鸟类直接在树上取食。食果鸟类整吞“果实”,消化果肉(假种皮)后,种子经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以此过程传播种子。经过对结实母树的定点、连续观察,在中山植物园共记录到7种鸟类取食红豆杉“果实”,以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为主要取食者,根据鸟类的取食路径和取食时在各方向的进出频次分析,确定红嘴蓝鹊为主要传播者;仙寓山共记录到8种鸟类,主要取食者和传播者为红嘴蓝鹊、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食果鸟类对红豆杉天然种群的更新意义如下:(1)通过取食,将种子传播至新的生挠,对种群扩散、占据新的生境具有重要意义;(2)这种传播往往将种子散布至种子成活率特别高的地方,在中山植物园中,红嘴蓝鹊取食后多飞向对面的坡上,而坡上有一定的阴蔽、土壤湿润、排水良好这些都能满足红豆杉的萌发和生长,使得迁地状态下的红豆杉种群得到更新扩散;(3)这种远距离的鸟传播方式,减少了种子和幼苗的竞争和死亡,在仙寓山,由于母株附近由于刻度竞争的影响,种子和幼苗的死亡率都较高,通过鸟类取食传播扩散,减少了幼苗间的竞争,提高了幼苗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