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平原植被生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遥感研究

银川平原植被生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遥感研究

论文摘要

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是全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省区之一。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2002年起,国家为了缓解黄河断流问题,逐年压减宁夏黄河引水量,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宁夏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主要环境因素组合不协调,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偏低,环境容量较小,生态平衡脆弱。 本文在总结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美国航天局发布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数据GIMMS NDVI和高分辨率的MODIS NDVI对宁夏全区1982—2004年的生态植被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82—1999年间,宁夏全区除盐池一麻黄山地区外,其余地区的植被发育趋势较好,但是从2000后随着引用黄河水量的逐渐减少,宁夏地区银川平原、中宁平原以及扬黄工程红寺堡灌区的植被均出现了轻微退化。通过对气象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盐池—麻黄山、贺兰山及六盘山区的植被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而红寺堡地区的植被退化主要受扬黄工程的影响,是次生盐渍化的结果。 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面积7790km~2,在宁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本文研究成果,银川平原的生态植被主要受引用黄河水量的影响,是由于引用黄河水量的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 同时,通过地下水位模拟和植被覆盖率的对应关系的探讨,得出银川平原最适宜绿洲生长的水位埋深为3m左右,区间值为2—4m,当水位埋深小于2m时容易形成盐渍化地带,水位埋深大于4m时,地下水对植被的补给能力变弱,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最后,论文对银川平原绿洲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银川平原如果要维护植被正常生长和不出现退化趋势,需要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9.56亿m~3。通过模拟地下水位埋深与蒸发量的关系,可以发现当潜水水位埋深大于3m时,水位埋深对蒸发的影响会很小。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历史现状
  • 1.2 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进展
  • 1.3 植被指数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2 研究区概况
  • 2.1 气候特征
  • 2.2 地形地貌
  • 2.3 水文特征
  • 2.4 地下水系统特征
  • 2.4.1 地下水系统边界
  • 2.4.2 地下水流系统与动态特征
  • 2.5 小结
  • 3 植被指数
  • 3.1 植被指数的选择
  • 3.2 GIMMS NDVI数据
  • 3.3 MODIS数据
  • 3.3.1 MODIS数据特点
  • 3.3.2 MODIS数据的地学应用前景
  • 4 背景研究—宁夏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分析
  • 4.1 宁夏地区的植被分区
  • 4.2 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研究
  • 4.2.1 1982—1999年的植被变化趋势
  • 4.2.2 2000—2004年植被变化趋势
  • 4.3 典型区域生态植被的变化规律研究
  • 4.3.1 盐池中南部地区植被变化情况
  • 4.3.2 中部红寺堡及固海扩灌区
  • 4.3.3 北部贺兰山区
  • 4.3.4 六盘山区
  • 4.3.5 其它地区
  • 4.4 小结
  • 5 银川平原绿洲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 5.1 银川平原的植被变化特点
  • 5.1.1 银川平原的植被分布特点
  • 5.1.2 银川平原植被年际变化特点
  • 5.2 银川平原植被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 5.2.1 气温的变化
  • 5.2.2 降水的变化
  • 5.2.3 蒸发量的变化
  • 5.3 银川平原植被与水资源的关系
  • 5.3.1 引黄河水量对植被的影响
  • 5.3.2 地下水位的影响
  • 5.4 小结
  • 6 银川平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估算
  • 6.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进展
  • 6.2 生态需水量的概念界定
  • 6.3 植被蒸散估算的遥感模型
  • 6.3.1 蒸散的研究现状
  • 6.3.2 利用SEBS计算蒸发量
  • 6.3.3 计算流程
  • 6.4 数据选取与处理
  • 6.4.1 NOAA数据特点及其处理
  • 6.4.2 NOAA/AVHRR数据处理
  • 6.5 银川平原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 6.6 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
  • 6.7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荒漠林高光谱与光学影像植被指数(Ⅵ)的比较[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1)
    • [2].河南省植被指数变化特征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2)
    • [3].运用植被指数时序特征对落叶松人工林分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3)
    • [4].微波植被指数在云南省植被动态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J]. 地球环境学报 2019(06)
    • [5].表征亚热带常绿林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的多种植被指数[J]. 生态学报 2018(16)
    • [6].植被指数遥感演化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8(20)
    • [7].重庆市植被指数与高度/坡度的关系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 [8].铜污染植被指数的玉米叶片污染程度探测模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1)
    • [9].吉林省NDVI时空变化——以2010—2019年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13)
    • [10].基于遥感数据的内蒙古近三十年植被指数的时空分析[J]. 地质学刊 2018(03)
    • [11].草地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1(04)
    • [12].构建植被区分阴影消除植被指数提取山地植被信息[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0)
    • [13].一种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的高分辨率影像林地提取方法[J]. 软件导刊 2020(07)
    • [14].植被指数的地形效应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 [15].基于地形调节植被指数估算长汀县植被覆盖度[J]. 国土资源遥感 2015(01)
    • [16].被动微波遥感植被指数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8)
    • [17].基于植被指数模型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信息提取[J]. 地理空间信息 2012(06)
    • [18].基于MODIS的重庆市植被指数对地形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4)
    • [19].基于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的棉花冠层覆盖度监测[J]. 棉花学报 2011(03)
    • [20].L波段多角度微波植被指数研究[J]. 遥感信息 2010(01)
    • [21].新疆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05)
    • [22].基于雷达植被指数的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估测[J]. 国土资源遥感 2015(04)
    • [23].西藏高原青稞三种植被指数对红外增温的初始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3)
    • [24].山西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7)
    • [25].基于ArcGIS的金沙江流域中段植被指数分布规律研究[J]. 科技通报 2010(03)
    • [26].垂直植被指数的计算和精度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7].山西典型生态区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09(05)
    • [28].近25年山西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 2008(06)
    • [29].气象因子对植被指数影响的偏最小二乘分析[J]. 测绘科学 2019(12)
    • [30].基于最佳植被指数组合的水稻鲜生物量估测[J]. 科技通报 2019(06)

    标签:;  ;  ;  ;  ;  

    银川平原植被生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遥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