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坚1程瑾1潘志福1戴秋妹1范宴燕1占萌芳2(1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333200;2江西省婺源县妇幼保健院江西婺源333200)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通络法外敷与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以其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上述两家医院确诊为新生儿硬肿症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温阳通络方中药液每日2次保留灌肠,同时用干净纱布浸中药液外敷硬肿部位。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起效快,治疗天数短,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结论益气温阳通络法外敷与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好,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气温阳通络新生儿硬肿症外敷保留灌肠
新生儿硬肿症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早产儿多见。是由于寒冷和(或)感染、缺氧等某些疾病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同时该病可引起新生儿反应低下、吮乳差、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形成恶性循环,应早期干预治疗。本文应用中药益气温阳通络方外敷与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100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们两家医院住院的新生儿,诊断与分度均符合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和分度标准1。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轻度硬肿症37例,中度硬肿症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其中轻度硬肿症38例,中度硬肿症12例(因全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新生儿的普遍重视,加之观测年数较短,尚未发现重度硬肿症病例)。两组在性别、病情方面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入暖箱复温,多巴胺针5μg/Kg?min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泵入)每日1~2小时,静脉高营养治疗,有感染者同时应用头孢噻肟钠针100mg/Kg?d加入0.9%氯化钠中静滴(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温阳通络方(药物组成:人参、黄芪、附片、桂枝、茯苓、当归、川芎、乌药、炙甘草)加水500ml,浓煎成100ml,待药液温度在38℃~40℃时,让患儿取侧卧位,臀部略垫高,按灌肠常规操作要求,将灌肠导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10cm左右,将药液缓慢注入2次/日,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同时用干净纱布浸入多余药液(38℃~40℃)后外敷患儿硬肿部位,一日4小时以上,疗程6天。
1.3观测指标观测两组体温、硬肿范围,一般表现(吮乳、哭声、活动)。自拟症状、体征分度与评分标准。体温:0分(正常)、2分(≧350C但<36℃)、4分(<35℃);硬肿范围:0分(无),2分(<20%)、4分(20%~50%);一般表现:0分(正常)、2分(吮乳少、哭声弱、活动少)、4分(拒乳、不哭、不动)。治愈为0分,有效2-4分,无效为6分以上。
2结果
治疗组治愈48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分别为32例、18例、0例。同时可见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疗程较短(多为3天内治愈),硬肿不易复发,两组均未见有明显副作用,血、尿常规、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等复查与治疗前检查无明显异常。
3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常见病,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皮肤薄、皮下脂肪少、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凝结。吮乳少,加之缺氧、感染等因素,耗能增加,故易发病。祖国医学认为[2]新生儿的特点是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气血未充,元阳不振。阳气不能温煦肌肤,营于四末,故见肌肤不温,苍白肿亮。气候寒冷,或因早产,或因感受他病,气血运行失常,寒凝血涩,故肌肤拘急,肿硬发凉。中药治法以益气温阳或温经通络而取效,但都以频频喂药,而患儿特别是重症患儿不吃不动,反应低下,故极难喂入,影响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直接使药物经过肠粘膜吸收,加之温度适宜(38℃~40℃),使药物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中药液热敷,利用热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改善硬肿部位局部循环,直接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上述自拟益气温阳通络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茯苓通阳益气;附片温壮元阳;桂枝温筋通脉;当归、川芎活血行气;乌药散寒行气;炙甘草和其营卫。诸药合用,故在治疗上发挥良效。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第7版131-133.
[2]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4月.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