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

论文摘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这些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大批的国际化人才,谁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大学自古以来就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联。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实现国家振兴所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肩负着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自从国家实施“985工程”以来,如何在现有环境背景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和课题。为此,我国各研究型大学都把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之中,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课程体系设置、中外联合培养、发展留学生教育、暑期学校开设、共创信息交流平台等途径和手段,来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基本内涵。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水平,我国研究型大学仍然需要继续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牢固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重视学校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坚持外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不动摇,积极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进一步拓宽中外联合培养的空间、规模和模式;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国际空间;紧抓“211工程”和“985工程”历史发展机遇,采取“走山去”的发展战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 实践意义
  • (二) 理论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文献资料简介
  • (二) 现有研究成果
  • (三)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难点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部分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概述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
  • (二) 研究型大学
  • (三) 人才培养国际化
  •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必要性
  • (一)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 (二) 是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三) 是增强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四) 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和优势所在
  • (一) 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坚实的物质保障
  • (二) 发达的信息通讯网络为其提供了便捷的知识载体和有效的信息沟通工具
  • (三) 研究型大学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国际化的诉求为其提供了内在动力
  • 第三部分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实践探索
  •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国际化
  • 二、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的国际化
  • 三、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 四、实施中外"强强联合"培养计划
  • 五、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 六、开设暑期学校
  • 七、共创合作交流平台
  • 第四部分 境外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经验及启示
  • 一、制定了国际化的目标和理念
  • 二、设置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 三、有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四、把留学生教育上升到争夺高层次人才的战略
  • 五、高度重视国际化的师资构成
  • 六、尽可能实现多元化的生源构成
  • 七、设立世界研究型大学联盟组织
  • 第五部分 进一步加强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 一、牢固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校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
  • 三、重视外语教学,积极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四、进一步拓宽中外联合培养的空间、规模和模式
  • 五、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 六、紧抓"211工程"和"985工程"历史发展机遇,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 七、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
  • 八、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国际空间
  • 九、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教融合视角下专业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4)
    • [2].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02)
    • [3].“以实现实践价值为中心”的澳大利亚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04)
    • [4].日本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以兼容文化为中心[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5)
    • [5].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11)
    • [6].国际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互动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基于双证工程的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天津电大学报 2017(02)
    • [8].大学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实践探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04)
    • [9].日本技术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与启示[J]. 教育探索 2015(07)
    • [10].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10)
    • [11].加快推进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 成才之路 2020(26)
    • [12].大学教育重在培养一代“新民”[J]. 成才之路 2017(08)
    • [13].转型期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 教书育人 2010(33)
    • [14].42:一所另类的“三无”大学[J]. 上海教育 2017(02)
    • [15].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J]. 时代教育 2017(05)
    • [16].大学的贡献不是生产论文[J]. 半月选读 2008(11)
    • [17].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访谈林忠钦院士[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19].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应对[J].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1)
    • [20].“慕课”教学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思索[J]. 新校园(上旬) 2015(02)
    • [21].实践教学在地方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24)
    • [22].“大学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与质[J]. 北京教育(高教) 2014(04)
    • [23].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04)
    • [24].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析[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05)
    • [25].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发展及其特点[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5)
    • [26].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1)
    • [27].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培养硕果累累[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11)
    • [28].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 2009(S1)
    • [29].试论大学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制度框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1)
    • [30].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