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甘南州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苏有文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

【摘要】甘南历史悠久,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中原地区通往青藏及川北的交通要道,被称为“汉藏走廊”、“汉彝走廊”、“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甘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对保护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甘南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K8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003-03

【Abstract】GanNancountyhavealonghistory,stridesovertheYangtseRiver,twobigHuangheRiverriverbasins,thetransitionbeltbeingQinghai-TibetPlateau,loessplateauandGansuNanShanfield,isthatCentralPlainsareaisledtogreenTibetandthenorthernSichuanartery,“theHanzangcorridor”,“ChineseYinationalitycorridor”,“theaccessboardthattheTibetannationalitymodernizes”arecalled.GanNancountyculturedetaildeep,benotthatthematterculturalheritageisalotof,homeprotectingGanNancountybeingnotamatterculturalheritage,defendingaspirit,inheritanddevelopandexpandcultureandfinetradition,theadvancedculturaladvancementpushingforwardasocialismhasimportantstrategysignificance.

【Keywords】GanNancountyStateFolkcustomIsnotthatmatter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Studies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100°45′45″~104°45′30″E,33°06′30″~30°34′00″N。东与定西、陇南两地区毗邻,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交界,西连青海省果洛、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东西长360.7km,南北宽270.9km,土地总面积为4.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0%。

甘南州现管辖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等7县和合作市,州政府驻地为合作市。共108个乡镇,州内现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6.76万人,其中藏族31.89万人,占47.77%;汉族29.75万人,占44.56%;回族4.82万人,占7.22%;其它少数民族约3060人。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这里是藏传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融地带,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过渡带。

甘南有历史悠久、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比较完整地积淀和保存了藏民族传统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一地区形成了藏、汉、佛、儒文化兼容并蓄、互相辉映的独特而丰厚的区域文化。

甘南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甘南众多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1.民族风情

甘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特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即使同一民族因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的风土民情。因此,早在汉代就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说法。

2.节庆活动

甘南各民族节日多姿多彩,丰富的节日活动集中地反映了甘南各民族的民俗民情,极富生活情趣。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隆重的节日,即洛萨尔,娘乃节、香浪节、调牛节、采花节、朝水节、望果节等是藏族人民主要的节日。开斋节、圣祀节、古尔邦节等是回族人民主要的节日。过年、庙会、浪山等是土族人民主要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汉族人民主要的节日。

二甘南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研究保护的意义

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南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甘南口头传统以及文化载体的语言;甘南表演艺术(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艺等);甘南民俗、礼仪、节庆;甘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甘南传统手工艺技能;甘南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种遗产维护了甘南人民的共同记忆,只有它才能够确保文化特性永存。

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甘南智慧的体现,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研究保护的紧迫性

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甘南多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传方式为主,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了甘南人民的共同记忆,只有它才能够确保甘南文化持续永存。

(1)市场冲击

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消弱。甘南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失。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东西在逐渐消失,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活。

(2)外来影响

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甘南民众生活方式以及观念的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3)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甘南文化落后,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相对贫困。一些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名为创新或打造,实是或缺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的“建设性破坏”,伪民俗,人造的“原汁原味”到处可见。甘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手段、范围与力度也远远不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有需要,这都使我们联想到现在必须加快、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3.研究保护的思路及对策

(1)方针原则

甘南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

(2)调查普查

政府组织开展对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普查,深入了解并掌握甘南县/市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挖掘人才

通过调查普查,确定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和形态、蕴藏情况、传承范围、传统脉络、衍变情况以及采集历史。发展承载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而又独具天才的讲述者、传承者、表演者,从他们的讲述或表演中记录,采集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记录或录制流传了千年,与民众生活有密切关系,甚至影响着民众生活和群体社会的各类民间作品和民间技艺,以及岁时节日、庆典仪式、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民俗事项。

(4)建立档案

在调查、普查的基础上,用文学、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甘南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甘南文化传承人和传承单位的认定工作,制定评审标准,经过科学认定后,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制度。

(5)加强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甘南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甘南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甘南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且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的整体保护。同时,在甘南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创建民间文化之乡。

(6)建立机制

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队伍,培养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专业知识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建立文化传承人和传承单位的培养机制,通过资助扶助等手段,鼓励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7)积极申报

甘南应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制度评审标准,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使申报工作顺利通过,达到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甘南州地方史编纂委员会.甘南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2]甘南州概况委员会.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3]李振翼.甘南芷区考古集[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4]王文浩.论甘南旅游资源开发[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

[5]何效祖.走进甘南——寻香巴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6]王文浩.甘南旅游地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标签:;  ;  ;  

甘南州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