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中国轿车营销模式选择的评价

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中国轿车营销模式选择的评价

论文摘要

汽车制造业和流通业是举升汽车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自身发展的不均衡将会给汽车业的整体发展带来阻力。然而,多年以来的车市“井喷”行情将汽车企业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制造业和产品上,对汽车流通领域的系统研究则相对滞后,时至今日理论界对轿车营销模式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2004年车市增长开始放缓,轿车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轿车的普及、轿车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在完善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系统、规范的维修体系和健全的服务贸易体系(如汽车流通、汽车金融与保险、汽车租赁等)存在的前提下实现的,探索完善的轿车营销模式是现代轿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总体来说,整篇论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明确研究对象。首先从轿车营销模式的定义出发,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轿车营销模式涵盖了轿车营销渠道模式的内容”、“轿车营销模式是营销理念、营销组织和营销技术的统一体”、“轿车营销模式是轿车产品在流通领域的一种制度安排”、“轿车营销模式是对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的一种有机整合。”在对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模式的定义进行比较之后,分别从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对西方轿车营销模式的特点和我国轿车营销模式的演变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五种主要的轿车营销模式:汽车交易市场模式、4S专卖店模式、汽车连锁经营模式、多品牌专卖模式和网络营销模式,并对它们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应该说,这五种轿车营销模式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构成我国轿车营销模式格局的主体,因此它们被确立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阐述研究视角。对轿车营销模式的评价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多研究学者对之做过研究,有从轿车制造商角度来分析的,也有从轿车经销商角度来考量的,目前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价。本文提出了从价值让渡系统的角度对轿车营销模式进行系统评价的独特视角,这种评价体系将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共同纳入一个合作系统,因而突破了以往从单个维度进行考量的传统思维。在本部分的研究中,首次从系统学的角度给价值让渡系统下了明确的定义,并分析了系统特征,指出价值让渡系统是增值系统、协作系统、信息系统、开放系统和共赢系统。接下来,对价值让渡系统在

论文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 1.1.1 中国轿车产业获得空前发展
  • 1.1.2 轿车制造商和经销商面临困境和挑战
  • 1.1.3 轿车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
  • 1.1.4 轿车营销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综述
  • 2.1.1 顾客价值的概念及分类
  • 2.1.2 顾客价值的理论模型
  • 2.1.3 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
  • 2.2 价值链和绩效评价的研究综述
  • 2.2.1 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与评述
  • 2.2.2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与评述
  • 2.3 轿车营销模式的研究综述
  • 2.4 研究的空白点与机会
  • 第3章 轿车营销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 3.1 轿车营销模式的概念
  • 3.1.1 模式的定义
  • 3.1.2 轿车营销模式的定义
  • 3.2 轿车营销模式与轿车营销渠道模式的比较
  • 3.3 国外轿车营销模式简述
  • 3.3.1 美国轿车营销及售后服务运作模式
  • 3.3.2 日本轿车营销及售后服务运作模式
  • 3.3.3 欧洲轿车营销及售后服务运作模式
  • 3.4 我国轿车营销模式的历史沿革
  • 3.4.1 高度计划的分配流通阶段(~1977)
  • 3.4.2 自销体系的建立阶段(1978~1994)
  • 3.4.3 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营销模式的并存阶段(1995~)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轿车营销模式的主要形式
  • 4.1 汽车交易市场模式
  • 4.1.1 汽车交易市场产生的原因
  • 4.1.2 汽车交易市场的分类及现状
  • 4.1.3 汽车交易市场的优劣势分析
  • 4.2 4S专卖店模式
  • 4.2.1 4S专卖店是我国轿车销售的主流模式
  • 4.2.2 4S专卖店优劣势分析
  • 4.2.3 我国4S专卖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汽车连锁经营模式
  • 4.4 多品牌专卖模式
  • 4.5 网络营销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价值链理论的延伸:价值让渡系统
  • 5.1 波特的价值系统
  • 5.2 价值让渡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 5.3 价值让渡系统在轿车流通领域的应用
  • 5.3.1 价值让渡系统的构成主体:轿车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
  • 5.3.2 价值让渡系统的实现前提:参与者的共同合作
  • 5.3.3 价值让渡系统的构建原则:顾客满意战略
  • 5.3.4 价值让渡系统的运作方式:合作协同机制
  • 5.3.5 价值让渡系统的实施目标:价值增值下的多方“共赢”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价值让渡系统的主体间合作博弈
  • 6.1 “PARTS”与“价值网”博弈分析框架
  • 6.1.1 博弈要素之一:参与者(Participation)
  • 6.1.2 博弈要素之二:附加值(Added Values)
  • 6.1.3 博弈要素之三:规则(Rules)
  • 6.1.4 博弈要素之四:策略(Tactics)
  • 6.1.5 博弈要素之五:博弈边界(Scope-Space & Time)
  • 6.2 制造商与经销商(M&D)的合作博弈分析
  • 6.2.1 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博弈结果:系统的最优选择是合作
  • 6.2.2 有效的协同机制:合作稳定性的保证
  • 6.2.3 博弈模型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 6.3 经销商与消费者(D&C)的合作博弈分析
  • 6.3.1 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一次性交易博弈
  • 6.3.2 经销商与消费者的重复博弈分析
  • 6.3.3 博弈模型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 6.4 制造商与消费者(M&C)的合作博弈分析
  • 6.4.1 制造商与消费者的博弈:汽车召回制度的出台
  • 6.4.2 博弈模型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价值让渡系统的合作协同机制
  • 7.1 价值创造的主体:企业价值链
  • 7.1.1 价值创造始于消费者需求
  • 7.1.2 轿车产品的价值概念
  • 7.1.3 整合营销传播提升品牌价值
  • 7.2 价值增值的途径:渠道价值链
  • 7.2.1 营销渠道的设计
  • 7.2.2 经销商的销售服务体系
  • 7.2.3 汽车金融服务的增值效应
  • 7.3 价值交付的依据:顾客价值链
  • 7.3.1 顾客价值链的构建
  • 7.3.2 顾客让渡价值的ABUP顾客满意策略
  • 7.4 制造商与经销商的价值协同
  • 7.4.1 战略协同
  • 7.4.2 业务协同
  • 7.4.3 物流协同
  • 7.4.4 信息协同
  • 7.4.5 知识协同
  • 本章小结
  • 第8章 轿车营销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
  • 8.1 指标设计的原则
  • 8.2 价值让渡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8.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8.3.1 构造判断矩阵
  • 8.3.2 层次单排序
  • 8.3.3 层次总排序
  • 8.4 模糊综合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9章 轿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对策
  • 9.1 未来轿车营销模式的格局
  • 9.2 我国轿车营销模式的发展对策
  • 9.2.1 营销理念的更新
  • 9.2.2 营销组织的整合
  • 9.2.3 营销技术的运用
  • 9.3 相关政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价值让渡系统竞争力评价指标专家评分问卷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中国轿车营销模式选择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