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汉语仿拟的生成及传播方式

模因论视角下汉语仿拟的生成及传播方式

论文摘要

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他出版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论的基本思想。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论的新理论。根据模因论的观点,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譬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服装潮流、建筑样式、链式邮件、病毒营销、乐谱、书籍、地图、宗教等,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和传递,就可以称为模因。自从模因论被引进之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用模因论研究语言现象。把语言和模因结合起来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复制和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相互竞争、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基因型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模因在各个阶段中受模因选择机制的制约,只有符合选择机制的模因才能不断自我复制和传播。模仿是人类从小就有的天性。这一特征反映到修辞中,其具体的一种表现就是语言中仿拟修辞格的运用。在汉语修辞格发展的过程中,仿拟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辞格。说它古老是因为这种修辞现象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1932年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首次提出“仿拟”这一名称。对于汉语仿拟修辞格的研究,国内有关学者主要从修辞学、美学、认知语言学、心里学和语用学等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运用模因论这一新理论来研究仿拟修辞格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尝试运用语言模因论来研究仿拟修辞格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过程。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仿拟修辞格的生成机制是什么?2、仿拟修辞格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是否与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四个阶段相一致?3、仿拟修辞格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是否像模因复制和传播一样存在优胜劣汰的原则,即受到模因选择机制的制约?通过本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仿拟修辞格的生成机制遵循语言模因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2、仿拟修辞格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与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四个阶段相一致,即经过本体同化、本体记忆、仿体表达和仿体传播。3、仿拟修辞格的复制和传播在经历四个阶段时受到模因选择机制的制约,即受到客体标准、主体标准和主客体标准的制约本研究是运用模因论来研究汉语仿拟修辞格生成和传播的初步尝试。模因论为仿拟这一修辞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有助于模因论的理解,扩大模因论在汉语语言的研究范围。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为仿拟修辞格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通过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对现有的词语不断进行模仿,扩大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ontents
  • List of Table and Figure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Origin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Parody
  • 2.1.1 Studies on Parody from Rhetorical Perspective
  • 2.1.1.1 The Definitions of Parody
  • 2.1.1.2 Classifications of Parody
  • 2.1.1.3 Rhetorical Effects of Parody
  • 2.1.2 Studies of Parody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2.1.3 Studies of Parody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 2.1.4 Studies of Parody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 2.2 Studies of Memetics at Home and Abroad
  • 2.2.1 Studies of Memetics Abroad
  • 2.2.2 Studies of Memetics at Home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Important Notions of Memetics
  • 3.1.1 Meme
  • 3.1.2 Memetics
  • 3.2 The Features of Successful Memes
  • 3.3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Memes
  • 3.3.1 Four Stages of Meme Replication
  • 3.3.2 Selection Criteria of Memes
  • 3.4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es and Language
  • 3.4.1 Language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pread Memes
  • 3.4.2 Memes as the Facilitator of Language Evolution
  • 3.5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Four Memetic Analysis of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Parody
  • 4.1 Elements of Parody
  • 4.2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Language Memes in Parody
  • 4.2.1 Transplanting by Homophones
  • 4.2.2 Homogenous Transplantation
  • 4.2.3 Generation by Radiation Pattern and Chain Pattern
  • 4.3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Parody
  • 4.3.1 Assimilation Stage of Noumenon
  • 4.3.2 Retention Stage of Noumenon
  • 4.3.3 Expression Stage of Profile Model
  • 4.3.4 Transmission Stage of Profile Model
  • 4.4 Selection Criteria of Language Memes in Parody
  • 4.4.1 Applying Objective Criteria
  • 4.4.2 Applying Subjective Criteria
  • 4.4.3 Applying Intersubjective Criteria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 Works Cited
  •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模因论对外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01)
    • [2].中国特色词汇异化英译走向的模因论解释[J]. 学术问题研究 2013(02)
    • [3].利用模因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 校园英语 2016(34)
    • [4].模因论视角下非遗传统美术在高校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 美术大观 2020(05)
    • [5].“互联网+”时代下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 英语广场 2020(20)
    • [6].流行语中模因论的解读[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23)
    • [7].翻译模因论视阈下的美剧剧名汉译策略探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1)
    • [8].流行语“盘它”的模因论解读[J]. 英语广场 2019(09)
    • [9].模因论视角下国内电影名称的英译策略研究[J]. 西部皮革 2017(24)
    • [10].翻译模因论视阈下的茶叶广告英译研究[J]. 福建茶叶 2018(04)
    • [11].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影视作品热度分析[J]. 海外英语 2018(05)
    • [12].模因论对中小学歌唱教学的启示[J]. 中国音乐教育 2017(01)
    • [13].模因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林区教学 2017(03)
    • [14].隐喻与模因论及模因的传播:以红颜色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5].语言模因论视角下最新网络流行语探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6].发展与融合:生态翻译学和语言模因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4)
    • [17].模因论视角下《茶经》英译中茶文化的遗失现象[J]. 福建茶叶 2017(11)
    • [18].模因论视角下的传媒新词英译[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7(05)
    • [19].模因论的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 才智 2016(10)
    • [20].语言模因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02)
    • [21].模因论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讨[J]. 校园英语 2020(25)
    • [22].模因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20(19)
    • [23].模因论视角下我国白酒酒名的英译现状和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27)
    • [24].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02)
    • [25].模因论与语文教学——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的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01)
    • [26].生态翻译学和模因论的对比及衍生[J]. 文教资料 2019(26)
    • [27].浅析翻译模因论指导下的科技翻译[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3)
    • [28].模因论视角下的“且行且珍惜”体[J]. 语文学刊 2015(04)
    • [29].模因论视域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及优化[J]. 校园英语 2018(16)
    • [30].模因论视角下的广告语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8(26)

    标签:;  ;  ;  ;  ;  ;  

    模因论视角下汉语仿拟的生成及传播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