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的悲剧精神

论《桃花扇》的悲剧精神

论文摘要

《桃花扇》是中国古典戏剧中不可多得的悲剧作品,表现出浓郁的悲剧精神。本论文试图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紧扣孔尚任诗、文、剧作品,对《桃花扇》悲剧精神的表现、渊源及传播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论述从而进一步印证文学即“人学”以及人存在的悲剧性价值。第一部分:考察《桃花扇》悲剧精神的表现。《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中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却终而诀别,他们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桃花扇》是一部历史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南明朝廷的颓变、衰亡过程,是有明王朝的一曲挽歌。《桃花扇》中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崇祯,下至下层艺人,命运无不充满了坎坷,从这个角度来讲《桃花扇》又堪称是一部人物命运悲剧。第二部分:《桃花扇》悲剧精神探源。《桃花扇》产生有其时代条件。入清以后,虽然清朝已经定鼎北京,但明朝与清朝、满族与汉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剧作家孔尚任就出生在这样“血与火”的时代。他的家庭背景使他有条件亲耳聆听前代遗民的痛苦回忆。同时,《桃花扇》的悲剧精神还与作家的坎坷经历有关,科场失意、淮扬苦行以及京都仕宦的人生经历,使《桃花扇》表现出“文章假,功业诨,逢场只合酒沾唇”的消极思想。《桃花扇》的悲剧精神还与其自身题材有关,孔尚任在塑造侯方域形象的过程中,结合了侯方域悲剧的一生并继承了《壮悔堂集》的悲剧精神。第三部分:《桃花扇》的传播经历了从最初遭受“冷遇”到名声鹊起的变化过程。这与《桃花扇》的民族意识有关,康熙皇帝的默许加速了《桃花扇》的传播速度。当时人一次次沉浸在《桃花扇》的悲剧气氛中,去体味明朝覆亡的悲惨历史时,孔尚任遭到罢官。这个众说纷纭的“疑案”,实与《桃花扇》有着密切关系。孔尚任晚年生活凄凉,四处奔波,他甚至无钱刻印《桃花扇》。在康熙、乾隆乃至整个有清一代,《桃花扇》的悲剧精神依旧感动着世人,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对这一历史悲剧的共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桃花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1.1 对《桃花扇》主旨思想的探讨
  • 1.1.2 对《桃花扇》艺术成就的研究
  • 1.1.3 对孔尚任罢官问题的探究
  • 1.2 桃花扇》悲剧精神研究的相对薄弱
  • 2《桃花扇》悲剧精神之表现
  • 2.1 忠贞爱情的悲歌
  • 2.1.1 预示性的开端
  • 2.1.2 坎坷的历程
  • 2.1.3 凄惨的结局
  • 2.2 有明王朝的挽歌
  • 2.2.1 文人努力的失败
  • 2.2.2 朝政大权的旁落
  • 2.2.3 军事斗争的失利
  • 2.3 个人命运的哀歌
  • 2.3.1 封建帝王的悲剧
  • 2.3.2 权臣势要的悲剧
  • 2.3.3 下层人物的悲剧
  • 3《桃花扇》悲剧精神探源
  • 3.1 血与火的时代与一代遗民的悲剧
  • 3.1.1 风起云涌的抗清怒潮
  • 3.1.2 家乡遗老的亡国哀歌
  • 3.2 个人命运的悲剧
  • 3.2.1 汲汲功名与气阻入山
  • 3.2.2 浩荡皇恩与湖海苦行
  • 3.2.3 岸堂有边与苦海无尽
  • 3.3 遗老讲述与淮扬游历
  • 3.3.1 所访淮扬遗老
  • 3.3.2 所见明朝遗迹
  • 3.4 线索人物的悲剧色彩
  • 3.4.1 壮志未酬
  • 3.4.2 悲剧爱情
  • 3.4.3 壮年而悔
  • 4《桃花扇》悲剧精神传播与孔尚任罢官
  • 4.1 时人观剧
  • 4.1.1 最初的流传
  • 4.1.2 名声鹊起
  • 4.1.3 康熙朝观剧
  • 4.2 后人观剧
  • 4.3 与孔尚任罢官之关系
  • 4.3.1 友人的反应和表现
  • 4.3.2 孔尚任的反应和表现
  • 4.3.3 罢官的真正原因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桃花扇》的悲剧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