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p53基因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野生型p53基因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野生型p53基因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 闫炳智

导师: 王洁

关键词: 涎腺,端粒酶

文献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侵袭性广,尤其是嗜神经并沿其逐渐扩散,易血行转移,术后易于复发。该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所以远期疗效不佳。为了探讨p53基因在临床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可行性,本实验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为对象观察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其端粒酶活性及转录调节的影响以及对SACC-8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检测SACC-83细胞中DNA polβ启动子的活性;并对不同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表达的变化和p53基因在引起DNA损伤的各种刺激因素下的反应做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开展体内涎腺腺样囊性癌的p53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方法: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片段(1.8 kb)重组于腺病毒表达载体pΔE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ΔE1-p53;以TfxTM-20脂质体法瞬时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并以转染空载体p?E1及未转染细胞为对照。RT-PCR检测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mRNA的表达,TRAP-PCR-ELISA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酶联免疫试验)定量分析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核心调控区-586bp~+35bp片段(630bp)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体pGL2-630,将pΔE1-p53、pGL2-630瞬时共转染SACC-83细胞,转染中以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做共转染,以便校正转染效率,48h后收获细胞,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酶标仪分析β-gal活性,计算荧光素酶活性与β-gal活性的比值,得到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外源性p53基因表达对hTERT转录调节的直接作用。脂质体法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稳定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以稳定转染空载体pΔE1的SACC-83细胞及未转染的SACC-83细胞为对照。400μg.ml-1 G418筛选4周,挑选稳定单个克隆并逐步扩大培养;同样RT-PCR检测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以及p53基因对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野生型 p53 基因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p53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53 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DNA pol β 启动子和 CMV 启动子调控的 p53 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53基因、端粒酶和涎腺腺样囊性癌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21

参考文献

  • [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意义[D]. 丁旭.南京医科大学2018
  • [2].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 范小平.重庆医科大学2010
  • [3].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沉默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ACC-M侵袭转移的研究[D]. 朱秀丽.第四军医大学2005
  • [4].蛋白激酶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关系的实验研究[D]. 沈磊.中国医科大学2005
  • [5].酪氨酸蛋白激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关系的初步研究[D]. 马杰.中国医科大学2004
  • [6].粘着斑激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D]. 张斌.中国医科大学2006
  • [7].环氧化酶-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以及celecoxib体外抑癌作用的研究[D]. 杨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8].同源异型盒基因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及诱导分化的研究[D]. 夏辉.四川大学2007
  • [9].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差异初步分析[D]. 卢友光.四川大学2006
  • [10].阻抑蛋白多糖合成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生长的影响[D]. 石宏.河北医科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变化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D]. 郭澍.中国医科大学2003
  • [2].神经生长因子对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作用的实验研究[D]. 郭峰.第二军医大学2004
  • [3].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 王旭.河北医科大学2005
  • [4].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 郑书深.河北医科大学2005
  • [5].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沉默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ACC-M侵袭转移的研究[D]. 朱秀丽.第四军医大学2005
  • [6].蛋白激酶B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关系的实验研究[D]. 沈磊.中国医科大学2005
  • [7].酪氨酸蛋白激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关系的初步研究[D]. 马杰.中国医科大学2004
  • [8].hTERT启动子诱导TRAIL基因靶向表达治疗涎腺肿瘤的实验研究[D]. 苏涛.吉林大学2005
  • [9].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凋亡诱导、生长抑制及基因表达谱调控的研究[D]. 乌新林.山东大学2005
  • [10].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差异初步分析[D]. 卢友光.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野生型p53基因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