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地采取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对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30例患者中有28例效果显著,已好转出院,另有2例病情未见好转,继续进行深入治疗。结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来实现常规治疗外,还要适当地结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23-02
扩张型心肌病简称“扩心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属于心内科重症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心脏扩大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时常伴有胸胀、气促、水肿、心律失常等症状。其发病机理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多女少,且其发病缓慢,病死率较高。据一般统计,扩展型心肌病患者在患病5年后的存活率为40%左右,10年后存活率仅为22%左右。可见此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期间,常规疗法结合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以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个月~6年,入院时间10~60d。30例患者中均伴有心衰、心律失常、呼吸乏力等症状,经临床诊断确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度与光照度,确保病房的安静舒适,定期清理病房卫生并换洗床单被罩,保持干净整洁;要适当限制病人的活动,症状较轻者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心脏负荷;有心衰症状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适当氧疗,氧流量维持在2~4L/min。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尿常规,尤其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现象,如若有应立即通报医生给予有效治疗。
1.2.2饮食护理医院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适当地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硒的食物,因为缺乏硒元素是引发心肌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少食多餐,忌盐、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对有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当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维持在2~3g左右。
1.2.3用药护理扩心病患者因反复发作心衰、心率失常等症状而长期用药,药物的疗效自然会受到影响。应遵医嘱给予患者强心、利尿、抗心率失常、扩张血管等类药物。由于使用的药物品种过多,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用药方面要尤其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耐受性较差,常用剂量引发中毒的情况,医护人员应当事先对患者的脉搏情况进行观察,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告知医生做抢救处理。像血管扩张剂类药物容易引起低血压、损伤肾脏等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用力过猛,用药后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如出现咳嗽、头昏、血压降低、嗅觉减退等症状,须立即告知医生,给予恰当处理。利尿类药物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进而引发药物中毒。使用时应及时复查电解质,详细记录出入量,若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1.2.4心理护理扩张型心肌病的发作人群以青壮年和中年人为主,由于其病情凶险,而病因又不明确,致使患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容易产生恐惧、忧虑、烦躁、绝望等悲观情绪,不利于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心理因素可能会加重甚至诱发心衰和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导致猝死,阻碍了病人的康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答疑解问,并普及有关该病的相关知识,切实考虑到病人的实际心理需求,安抚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经过我院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30例患者中有28例效果显著,已好转出院,另有2例病情未见好转,继续进行深入治疗。
3.讨论
扩心病临床主要特征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出现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而引发充血性心肌病。本病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点,病死率较高。目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发病因素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有关。扩心病的病情复杂,增大了诊断和护理难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通过对我院的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来实现常规治疗外,还应适当地结合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这一护理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琼.扩张型心肌病28例护理体会.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4):343-344.
[2]张凌云,秀峰,曹学颖.扩张型心肌病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杂志,2011,6(33):6.
[3]陈恒.舒适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6):325-326.
[4]姜海英.9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天津护理,2011,19(6):322-323.
[5]张凌云,秀峰,曹学颖.扩张型心肌病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杂志,2011,6(33):6.
[6]葛赟,姚娟,顾相.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12-113.
[7]白瑞娟,秦延平,杨萌.5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杂志,2012,6(21):1.
[8]房庆华,井玉芳,杨丽华,等.浅谈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