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勇
(南部县第一小学南部637300)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达到“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的目的,就必须做到教学生活化。如何做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呢?
一、优化教学关系,让学生投入生活
在小学思品生活化的教学中,要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要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和积极性;要学会容纳一些缺点、错误的孩子,善于与他们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灵,感悟和学生们交往中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中的一员,在和学生们共同地讨论、实践、操练中形成凝聚出师生认同一致的观念。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虚心地接受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见解,实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来促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建立,从而做到小学思品教学的生活化。
二、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例如在教《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怎样激发学生想当升旗手的愿望呢?我是这样做的:1、课前调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环境中什么地方悬挂着国旗?国旗有什么特征?国旗是什么时间、是怎样升起来的?同学们通过调查,对国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为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2、组织多种形式课堂活动,形成爱国行为。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说一说每周一全校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的是什么仪式?你们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又播放国旗护卫队在天安门前升旗仪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解放军叔叔真精神”,“他们的动作很整齐。”“升旗手的动作真漂亮”。这时我又随机说:“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会怎么想?”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了:“我长大了想当解放军。”“我长大了穿军装,像他们那样雄赳赳气昂昂。”“我现在就想当升旗手”。全班同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此时再让学生动手制作国旗,然后师生互评,选出升旗手,最后让同学们怀着对国旗的无限热爱,对伟大祖国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生学习兴趣深厚。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在教学《礼貌的力量》一课时,我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人做调查:“老头,填个调查表好吗”?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得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生活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组织参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课堂走向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在设计《亲亲大自然》这一活动时,首先,我带领学生亲自到公园寻找春天的美,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引导学生了解春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而且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在活动中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因此,只有学生通过自己计划活动内容,全身心投入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内心深处想去保护大自然。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才能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从而到达“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