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食用菌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公认的有较高疗效的免疫增强剂和抗肿瘤制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国内食用菌多糖生产普遍采用传统的单级间歇式罐式提取工艺,过程装备落后,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操作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均一性差、价格高昂等弊端。本文以香菇、猴头菇和灵芝为原料,系统研究了这三种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等内容。将食用菌多糖的工业化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研究重点,旨在实现食用菌多糖的高效率、连续化、低成本、高品质的工业化生产,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热水提取三种食用菌多糖,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酶法和超微粉碎方法作为辅助手段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热水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可达1.55%。,酶法提取香菇多糖提取率为1.69%,比单一热水浸提提高9.03%。具有提高多糖提取率,节省时间,减少能耗等优点。热水浸提提取猴头菇多糖提取率达3.15%。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微粉碎技术提取灵芝多糖的理论提取得率为2.16105%,实测值为2.27±0.06%,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5.04%。2.采用树脂吸附法对三种食用菌多糖进行脱色工艺研究,找到了脱色时间、树脂用量、pH值等因素的最佳条件。香菇多糖的HD-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脱色率和多糖得率都达到85%以上。动态脱色工艺的最适流速为5BV/H,脱色率为85.3%,多糖得率为89.1%,蛋白脱除率为63.0%。猴头菇多糖的HD-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多糖得率和脱色率均较高,分别达到84.9%和83.2%,而在动态脱色工艺中达83.9%和82.3%,蛋白脱除率达67.7%。灵芝多糖的HD-3树脂静态脱色工艺下多糖得率最高为62.1%,脱色率为84.3%,蛋白脱除率为53.2%。HD-3树脂在吸附色素的同时也能吸附多糖溶液中大量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纯化方法。3.对食用菌多糖进行超滤分级,试验寻找不同超滤膜、超滤时间、超滤温度、溶液pH值等最佳超滤条件。超滤后,香菇多糖纯度为72.1%,猴头菇多糖的纯度为74.2%。灵芝多糖纯度为76.1%。4.对猴头菇多糖进行结构分析,高碘酸氧化显示:存在1→6键型、1→2或1→4键。1→6键型与1→2或1→4的数量比约为5:2。气相色谱分析得出猴头菇多糖存在三种单糖鼠李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摩尔比为0.192:1.000:0.627。NMR分析显示,其单糖组成既有α型又有β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食用菌多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0(19)
- [2].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专利信息资源及侵权风险[J]. 中国食用菌 2020(09)
- [3].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J]. 中国食用菌 2019(02)
- [4].天然食用菌多糖物质及提取开发应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9(04)
- [5].食用菌多糖调控肠道菌群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19(10)
- [6].食用菌多糖功效的最新研究进展[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7].探讨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前景[J]. 中外企业家 2019(23)
- [8].复合食用菌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05)
- [9].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J]. 中国食用菌 2012(03)
- [10].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J]. 中国食用菌 2010(02)
- [11].食用菌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 [12].浅谈食用菌多糖的作用[J]. 现代畜牧兽医 2009(06)
- [13].食用菌多糖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08(02)
- [14].食用菌多糖及其红外光谱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10)
- [15].膜分离技术在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用菌 2015(06)
- [16].食用菌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18(20)
- [17].核磁共振技术在食用菌多糖结构分析中的作用[J]. 中国食用菌 2010(01)
- [18].5种食用菌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5(13)
- [19].不同食用菌多糖在不同载体上的保润性和定香性[J]. 农业机械 2013(32)
- [20].食用菌多糖[J]. 北方园艺 2014(06)
- [21].食用菌多糖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进展[J]. 食用菌 2015(03)
- [22].长白山野生食用菌多糖抗突变作用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4)
- [23].几种食用菌多糖多糖含量的比较[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2)
- [24].食用菌多糖的分离、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2)
- [25].食用菌多糖的保健作用探讨与提取工艺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05)
- [26].食用菌多糖功能性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16(20)
- [27].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4)
- [28].食用菌多糖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 化工科技市场 2009(07)
- [29].食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0)
- [30].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J].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