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驱动论文-孙凤,马迪,任会之,徐方超,李强

非接触驱动论文-孙凤,马迪,任会之,徐方超,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接触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永磁轮,非接触,永磁力,直线驱动

非接触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马迪,任会之,徐方超,李强[1](2019)在《双永磁轮非接触直线驱动装置的磁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永磁轮非接触直线驱动装置中,永磁驱动轮与铁质导轨齿条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表面接触,是一种依靠永磁力进行长距离直线传动的磁力传动装置。永磁驱动轮旋转动力由伺服电机提供,依靠永磁体与铁质导轨齿条凸齿之间的磁力作用实现装置的直线驱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对驱动装置进行了水平驱动力和竖直干扰力的仿真分析,并对磁力特性实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磁力特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以实现驱动装置连续而平稳的前进驱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张鹤,蒋帅,程利平[2](2019)在《斜入射声表面波驱动的非接触式转动马达》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声表面波马达具有很多优点(如高输出力,高力矩,易于小型化等),自提出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1994年,Kurosawa等首先提出并实现了10 MHz瑞利波驱动的线性马达[1]。此后该小组一直致力于提高这种马达性能的研究[2-4]。比如,通过将频率提高至50 MHz,将马达体积减小了7倍左右;引入能量循环的方法提高马达的能量转换效率等等。在上述线性马达的基础上,我们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9.85 MHz声表面波驱动的接触式转动马达。并通过提高频率至30MHz实现了马达的小型化[5-6]。(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贺晨光[3](2019)在《基于气动悬浮-超声波非接触驱动的一种晶圆输送平台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半导体产业对硅晶圆尺寸大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晶圆输送平台作为晶圆制造装备中极其关键的部分,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半导体硅晶圆对运输环境的要求极其严苛,在运输过程中需保证防静电、防磁场、高洁净度等工作条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动悬浮-超声波非接触驱动的半导体晶圆输送装置,以实现较大面积和较重负载的非接触输送。其工作原理是:气动悬浮装置将大面积大重量的半导体晶圆浮起,超声换能器激发振动板产生行波,悬浮状态下的晶圆在行波的作用下沿着行波传递的方向运动,实现半导体晶圆的非接触输送。首先,分别对静压气浮与超声波非接触驱动的理论进行分析。在静压气浮理论分析部分,简单论述了气浮装置的各种节流形式,并采用小孔节流器作为悬浮运输平台气浮装置的节流形式,同时还对静压气浮装置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为后期仿真以及实验奠定理论基础。在超声波非接触驱动理论分析部分,对换能器振子以及近场超声悬浮的声压进行分析,并选择激振-吸振法作为超声行波驱动系统的行波形成法,最后对行波驱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理论公式推导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非接触输送平台的各个系统零部件进行设计。首先,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气浮系统小孔节流器部分进行流场分析,最终得出小孔节流器部分的具体优化尺寸。然后对超声行波驱动系统部分进行设计,本文主要从换能器的结构设计、变幅杆的设计与行波驱动系统的结构设计等方面来进行,在得到行波驱动系统的结构之后,又确定了压电换能器在系统当中的固定位置并对接收端换能器的阻抗进行匹配分析以便使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最后完成非接触输送平台的整体设计。搭建非接触运输系统的实验平台,对其悬浮驱动能力进行研究,包括对系统承载能力以及影响非接触输送平台运输速率的各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并得到最终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龚俭龙,江美霞,佐伟军,梁其金[4](2019)在《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的磁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一种由永磁驱动轮、从动轮组成的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它以磁力作为动力源,利用"磁悬浮技术"使得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存在无任何接触的支撑,从而可以避免由摩擦带来的能量消耗和速度限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永磁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磁场特性以及其力学特性,有助于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的结构优化与稳定性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海燕,王唐宇,郭磊,余鹏飞[5](2018)在《用于非接触式指纹增强的曲率驱动自适应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增强指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曲率的自适应非接触式指纹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对局部平稳的指纹图像信号进行STFT(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分析,确定纹理模式频谱所在的主要区域,对频谱进行根滤波和形态学平滑后,用均值-门限法提取STFT主频谱成分;然后,提出一种角度和径向估计方法,计算指纹图像在频域的方向图和频率图;最后,根据指纹的曲率,构造相应的巴特沃斯陷波带通滤波器和高斯带通滤波器分别对低曲率区域和高曲率区域进行滤波,有效地滤除奇异点区域和非奇异点区域的噪声模式频率并保留纹线模式的主频率.将提出算法和同类算法进行主客观的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优于现有算法,能有效滤除非接触式指纹的噪声、增强脊线和谷线之间对比度,同时修复并增强正确的脊线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Xavier,Gomez,Garcia,Hisashi,Beppu,Yoichi,Okawa[6](2017)在《非接触式磁力驱动西林瓶自动进出料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药企业的冻干粉针剂生产中,对自动进出料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鉴于此,介绍了Azbil Telstar开发的一种全新的自动进出料系统,其采用了一种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机构(又称磁力螺杆)。该系统通过消除波纹管提高清洁性,可对进入冷冻干燥腔体内的所有部件进行灭菌,通过减短前推进器的长度和去除后推动器使得系统布局更加紧凑。(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7年35期)

张影[7](2017)在《非接触供电LED驱动电源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电气隔离,摆脱了传输导线的束缚,使电能的应用领域更为宽广,使用方式更为灵活。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及灵活性等优点体现更为明显,所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有着极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所研究的LED驱动电源就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生活领域的一个实际应用。本文在反激式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出能够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电路。电路中的传输线圈实际可以看作是紧耦合变压器的变形,采用类似紧耦合变压器的分析方法,结合传输线圈的自身特点,对电路中的传输线圈进行建模分析,给出其T型等效模型和互感模型。再根据传输线圈的理论分析,对所设计电路进行T型去耦合等效,得出等效电路。分析电路工作过程,将电路分为四个工作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时域或变换域分析,得出每个阶段的理论波形。本文所设计电路的控制环路采用初级闭环控制策略,小电阻采样主电路电流后,通过微分电路对主电路电流过零检测产生同步脉冲,从而同步MOS管驱动脉冲,保持电路稳定谐振状态。通过积分电路对主电路电流求平均值,从而控制开关导通时间,使主电路功率保持稳定。为了使频率达到要求,MOS管驱动电路是在SG3525的两个输出端进行改造,使两个输出端共同控制MOS管的开通与关断。在硬件实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根据制作传输线圈的理论依据,设计并制作传输线圈后使用电桥测出传输线圈的实际参数。将电路各个元器件参数代入电路理论模型,使用Matlab工具对电路进行分析求解,得出仿真波形。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PCB版图并制作硬件电路,在硬件电路上进行调试,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的实际波形,与理论及仿真波形进行比较,验证设计电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段振云,石建宇,金俊杰,孙凤,夏鹏澎[8](2016)在《非接触磁力驱动装置的磁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磁力驱动装置的前进运动是通过永磁体与铁质导轨齿条凸齿间的吸引力配合伺服电机的驱动力实现的,永磁驱动轮与铁质导轨齿条之间没有直接的表面接触,其具有加工容易、非接触传动、成本较低、维修方便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经济型的长距离前进磁力驱动装置。为了对驱动装置的传动特性进行研究,对驱动装置的磁场进行分析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驱动装置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得出驱动装置的力特性曲线。(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4期)

路崧[9](2016)在《压电驱动非接触喷射点胶阀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点胶可以将胶液以一定方式分配到工件表面,从而实现对电子元器件的粘接、包封、固定等功能。随着3C(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消费类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产品的快速发展,电子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点胶的工艺越来越多,对点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非接触式喷射点胶可以在极小的缝隙内点胶,且不与工件接触,无需Z轴运动,具有点胶精度高、速度快、一致性好等优点,在精密电子工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高精度的压电喷射点胶阀技术由德、美等国掌握且已实现商业化,而我国相关技术方面起步较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尚未形成产品。国外压电喷射点胶阀的价格昂贵,采购周期长,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导致维护和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以上种种给国内众多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电喷射点胶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压电驱动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下文简称压电喷射点胶阀)的设计理论和实验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压电喷射点胶阀在点胶工艺中的应用介绍结合点胶工艺重点介绍了压电喷射点胶阀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介绍压电喷射点胶阀在点胶工艺中的应用;分析了压电喷射点胶阀在喷射点胶行业中的应用特点。2、建立压电喷射点胶阀在喷射过程中液滴形成的模型点胶工艺中所使用的胶液一般具有较高的粘度,为了能使指定体积的胶液顺利通过喷射阀实现喷射,要求压电喷射点胶阀在喷射胶液时喷嘴腔内瞬间压力足够大,为此建立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过程中喷嘴腔内压力变化数学模型,分别总结目前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胶液时喷嘴腔内压力变化孔口流方法和牛顿定律积分两种模型,提出一种相似极限法数学模型对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腔内压力进行计算,简化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过程中喷嘴腔内压力变化计算方法并得到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瞬间喷嘴腔内压力与撞针直径、喷嘴锥角角度、撞针撞击速度、供胶压力成正相关,通过对喷射过程进行分析,得到撞针在抬起是压电喷射点胶阀气泡产生的原因,为压电喷射阀控制胶液的喷射速度、喷射体积提供理论依据。3、压电喷射点胶阀的流体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理论通过搭建喷射过程中撞针撞击喷嘴模型利用FLUENT进行仿真,得到在撞击过程中撞针和喷嘴之间的胶液压力与撞针直径、喷嘴锥角角度、撞击速度成正相关,与提出的相似极限法数学模型一致;通过FLUENT软件仿真得到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一个周期内喷嘴腔内压力变化,得到撞针在抬起过程中喷嘴腔内产生负压,当喷嘴腔内负压足够大时空气通过喷嘴孔流入喷嘴腔内使压电喷射阀在喷射过程中产生气泡;通过利用“Cambridge Trimaster”模型分析压电喷射阀喷射胶液瞬间喷嘴处胶液的拉丝状态,得到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胶液瞬间胶液拉丝断裂处越细越容易产生卫星滴。4、压电喷射点胶阀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介绍了压电喷射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主要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杠杆放大位移结构,并对杠杆设计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校验,利用喷嘴位置调节实现杠杆产生磨损后杠杆刀撑间位移变化的自适应;通过对撞针稳定性的分析来避免撞针在工作过程中失稳状态的出现,最后对压电喷射点胶阀的撞针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到压电迭堆通过杠杆放大后的位移与响应关系。5、压电喷射点胶阀运动平台设计对压电喷射点胶阀的运动平台中的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以及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视觉系统中的相机、镜头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最后搭建带视觉系统的压电喷射点胶运动平台。6、压电喷射点胶阀实验与测试分析通过实验得到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力量与撞针运动速度、撞针直径,喷嘴锥角角度呈正相关可以实现压电喷射点胶阀喷射胶液速度与喷射体积的控制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一致,选用撞针半径1.6mm、喷嘴锥度90°、喷嘴孔直径0.1mm喷嘴的压电喷射点胶阀实现粘度58000cps的工业胶液的喷射,喷射体积为0.71u L。(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韩洪豆,曲小慧,WONG,Siuchung,TSE,Chikong[10](2015)在《基于恒流源补偿网络的电磁感应式非接触能量传输的LED驱动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感应式非接触能量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照明系统具有便利、灵活、安全等优点。为提高IPT的传输效率,IPT松耦合变压器两边需引入补偿网络。补偿后的IPT变换器输出特性十分复杂,其输出电压或电流与变压器参数、补偿结构和参数、开关频率和负载均有关。而LED负载的等效阻抗易随温度变化,松耦合变压器的磁场并不均匀,难以设计,这些问题使得IPT LED驱动器难以直接输出LED需要的驱动电流。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恒流源补偿网络的IPT LED驱动电路,恒流源补偿网络使得IPT输出恒流,解耦电流与负载阻抗的关系,通过提出的变压器参数和补偿参数设计方法,采用定频占空比控制,可直接输出LED所需的电流,避免使用后级变换器,避免频率控制带来的频率分叉问题。该文还提出在给定变压器尺寸、气隙、负载范围、效率下的IPT系统综合设计方案。最后,搭建了一台20 W的IPT LED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补偿网络可以准确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流输出,避免无功环流,实现较高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0期)

非接触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声表面波马达具有很多优点(如高输出力,高力矩,易于小型化等),自提出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1994年,Kurosawa等首先提出并实现了10 MHz瑞利波驱动的线性马达[1]。此后该小组一直致力于提高这种马达性能的研究[2-4]。比如,通过将频率提高至50 MHz,将马达体积减小了7倍左右;引入能量循环的方法提高马达的能量转换效率等等。在上述线性马达的基础上,我们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9.85 MHz声表面波驱动的接触式转动马达。并通过提高频率至30MHz实现了马达的小型化[5-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接触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孙凤,马迪,任会之,徐方超,李强.双永磁轮非接触直线驱动装置的磁力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2].张鹤,蒋帅,程利平.斜入射声表面波驱动的非接触式转动马达[C].2019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2019

[3].贺晨光.基于气动悬浮-超声波非接触驱动的一种晶圆输送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龚俭龙,江美霞,佐伟军,梁其金.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旋转机构的磁特性仿真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5].李海燕,王唐宇,郭磊,余鹏飞.用于非接触式指纹增强的曲率驱动自适应滤波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Xavier,Gomez,Garcia,Hisashi,Beppu,Yoichi,Okawa.非接触式磁力驱动西林瓶自动进出料系统研究[J].机电信息.2017

[7].张影.非接触供电LED驱动电源的研究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7

[8].段振云,石建宇,金俊杰,孙凤,夏鹏澎.非接触磁力驱动装置的磁特性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

[9].路崧.压电驱动非接触喷射点胶阀的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韩洪豆,曲小慧,WONG,Siuchung,TSE,Chikong.基于恒流源补偿网络的电磁感应式非接触能量传输的LED驱动电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标签:;  ;  ;  ;  

非接触驱动论文-孙凤,马迪,任会之,徐方超,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