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

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

论文摘要

几何课程是国际上历次数学教育改革的焦点。21世纪初,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几何内容的处理又一次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争论的焦点之一。不少专家学者建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借鉴国外,更要从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从教育发展的轨迹来看,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都与教科书的发展“携手共进”。深入系统地研究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演变,探讨其演变进程中的特点及规律,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主要研究:(1)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历程:(2)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主要因素;(3)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对当今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本研究以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一些重大事件为线索,把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梳理了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背景及脉络,并通过个案剖析了每个阶段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体系与内容处理方式的主要特点与问题。研究概况如下:第一阶段(1901-1922),我国以翻译、编译、改编日本的几何教科书为主: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分科编写:在公理体系上是严格的论证几何体系;内容及习题存在“繁、难、偏、旧”等现象。第二阶段(1923-1928),受欧美,尤其是美国数学教育倡导融合主义主张的影响,尝试把几何与算术、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几何体系被打乱,考虑更多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第三阶段(1929-1949),实验几何在我国开始流行,这一时期编写的一些初中几何教科书采取先实验几何后论证几何的处理方式;同时,翻译过来的一些分科编写的初中几何教科书也继续使用。第四阶段(1950—1957),以翻译、编译、改编苏联的初中几何教科书为主,与20世纪上半叶的初中几何教科书相比,内容有所删减,采用严格的论证几何体系;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分科编写。第五阶段(1958-1965),在尝试打破欧几里得公理体系的短暂实验后,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重新确立了欧几里得公理体系的地位: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分科编写。第六阶段(1966-1976),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基本、有用、能学”成为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第七阶段(1977-1985),在经历了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混合编写后,又重返分科编写的道路;在尝试扩大公理体系,删减繁琐的定理及其证明,精简习题的数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第八阶段(1986-2000),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教育部提出“一纲多本”,多种版本的分科编写的初中几何教科书开始出现,在编写体系、内容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通过对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历史的梳理,探讨了影响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主要因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变化以及国外数学教科书编写潮流是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外部因素,几何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阶段人们所秉持的几何教育价值观是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内动力。在对史料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借鉴与启示:既面向世界又立足本国是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立场:应辩证看待初中几何教科书分科与混合编写的“钟摆现象”;实验与论证的交叉融合是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重要趋势。本研究试图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依据,对近百年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其研究特色如下:第一,资料较为丰富和真实。收集了大量原始资料,系统梳理近百年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历史变迁,尤其对20世纪下半叶一些地方性的教改实验中编写的初中几何教科书进行了梳理。第二,研究视角较新。本研究将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置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予以审视,尝试对影响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第三,研究观点较新。在史料分析和合理论证的基础上,梳理和提炼了对当今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一些借鉴和启示。本研究的不足:一方面,理论探讨深度不够,没有很好做到“史料”与“论点”的互动;另一方面,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难免存在挂一漏万的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有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价值
  • 1.5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过程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述评
  • 2.1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相关研究述评
  • 2.2 我国中学数学教科书史相关研究述评
  • 2.2.1 我国中学数学教科书演变研究述评
  • 2.2.2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述评
  • 2.3 中学几何教科书相关研究述评
  • 2.3.1 国外中学几何教科书改革历史回顾
  • 2.3.2 中学几何体系及教科书类型
  • 第3章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历程
  • 3.1 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 3.2 设立初级中学前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01-1922年)
  • 3.2.1 翻译日本中学几何教科书(1901-1911年)
  • 3.2.2 从翻译到逐步自编的转变(1912-1922年)
  • 3.2.3 小结
  • 3.3 倡导融合主义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23-1928年)
  • 3.3.1 背景
  • 3.3.2 教科书编写
  • 3.3.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3.3.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3.4 开设实验几何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29-1949年)
  • 3.4.1 背景
  • 3.4.2 教科书编写
  • 3.4.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3.4.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第4章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历程
  • 4.1 学习苏联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50-1957年)
  • 4.1.1 背景
  • 4.1.2 教科书编写
  • 4.1.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4.1.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4.2 “数学教育现代化”尝试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58-1965年)
  • 4.2.1 背景
  • 4.2.2 教科书编写
  • 4.2.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4.2.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4.3 “文化大革命”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66-1976年)
  • 4.3.1 背景
  • 4.3.2 教科书编写
  • 4.3.3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4.4 贯彻“精简、增加、渗透”方针时期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77-1985年)
  • 4.4.1 背景
  • 4.4.2 教科书编写
  • 4.4.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4.4.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4.5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1986-2000年)
  • 4.5.1 背景
  • 4.5.2 教科书编写
  • 4.5.3 教科书案例分析
  • 4.5.4 教科书编写主要的特点与问题
  • 第5章 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主要因素
  • 5.1 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外部因素
  • 5.1.1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5.1.2 国外数学教科书编写潮流
  • 5.2 影响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内部因素
  • 5.2.1 几何学发展历史
  • 5.2.2 几何教育价值观的对峙与调整
  • 第6章 借鉴与启示
  • 6.1 既面向世界又立足本国是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立场
  • 6.1.1 向国外学习的历史轨迹及其反思
  • 6.1.2 国外几何教科书编写经验如何“本土化”
  • 6.2 应辩证看待初中几何教科书分科与混合编写的“钟摆现象”
  • 6.3 实验与论证的交叉融合是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演变的重要趋势
  • 6.3.1 实验几何的教育价值与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
  • 6.3.2 论证几何的教育价值与初中几何教科书的编写
  • 6.3.3 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需在实验与论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