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传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光学,表面等离激元,表面电流边界,石墨烯
电流传感论文文献综述
杨飒,周仁龙,刘丹,赵永明,林洽武[1](2019)在《基于表面电流边界的石墨烯等离子体调制特性和传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种单层石墨烯条周期阵列结构,采用表面电流边界条件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和耦合模理论对周期性阵列石墨烯条的光电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阵列在中红外波段具有典型的表面等离子体双共振效应,周期性阵列结构可增强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局域场的共振效应。对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的谐振波长、电场能量、衰减率和寿命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费米能级从0.4 eV上升到0.8 eV时,可实现谐振波长从16.81μm到11.13μm的调谐;当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从0.1 m~2·(V·s)~(-1)变化到1.0 m~2·(V·s)~(-1)时,可实现等离子体寿命从21 fs到223 fs的调控;当覆盖物折射率从1变化到2时,品质因数从0.14非线性地上升到0.19。该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可以为石墨烯等离子体器件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雅娜,王文,薛蓄峰,汪承灏,周庆莉[2](2019)在《用于电流传感的声表面波磁致伸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声表面波(SAW)磁致伸缩效应可以实现一种快速、高灵敏度的电流检测方法,但磁致伸缩薄膜内部矫顽力导致了明显的磁滞误差。磁致伸缩薄膜的栅阵化设计可以减小磁致伸缩时薄膜内部矫顽力,抑制磁滞现象,从而实现高灵敏和低迟滞误差的SAW电流检测。结合有限元和耦合模理论对沉积铁钴(FeCo)薄膜栅阵的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中的磁致伸缩效应进行分析,对传感响应进行仿真,确定优化的传感结构参数。为验证理论分析,实验研制了频率为150 MHz的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件,并结合差分振荡电路及亥姆霍兹线圈,建立传感器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磁致伸缩薄膜的栅阵设计大幅降低了迟滞误差,并显着提升了传感器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莫彩云[3](2019)在《感应不均匀介质模型及光学电流传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的光学电流互感器具有测量准确、绝缘安全、易于集成、网络物联等优势,是品质优良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代表了电流互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科技进步和研究工作者们在不懈攻坚努力下,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的实用化研究成果。尽管如此,距离普及应用还存在差距,其中一方面表现为不均匀磁场会对测量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不均匀磁场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本文遵循先一般物理场再磁场、先局部后整体的学术研究路线,研究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探索不均匀磁场法拉第磁致旋光的磁场感知情况,分析不均匀磁场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传感特性。首先,通过微元级联方法,分析了感应不均匀介质琼斯矩阵的基本属性,指出琼斯矩阵非对角元素为实部、虚部兼有的复数是感应不均匀介质有别于均匀介质的基本特征,是本征坐标系沿介质光程变化的结果。其次,通过酉变换的数学手段,建立了感应不均匀介质琼斯矩阵叁元模型。叁元模型没有冗余,由介质相移差、介质感应角和介质不均匀角叁个相互独立物理参量准确刻画。定义了磁场不均匀度概念,研究了磁场不均匀度与介质不均匀角的关系,指出介质不均匀角能够在介质整体上表征物理场的不均匀程度。再次,推演了感应不均匀介质琼斯矩阵叁个物理参量的光程积分表达式。光程积分表式揭示了介质琼斯矩阵整体参量与截面感应张量的关系。感应不均匀介质叁元参量模型与微元级联模型的仿真对比表明了积分表达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与分布参数模型相比,叁元参量模型没有改变琼斯矩阵的酉矩阵属性,适用范围更宽广。最后,基于感应不均匀介质琼斯矩阵叁元参量模型建立了磁光型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不均匀磁场传感模型。指出在磁场分布均匀与不均匀情况下,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光路输出表达不同,其中,后者受到新物理量介质不均角的影响。光学传感输出仿真研究表明:基于感应不均匀模型的磁场感知分量更为贴近微元级联模型的,电流传感准确性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4](2019)在《KCS03电流传感高压接触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泰科电子推出了KILOVAC电流传感(KCS03)高压接触器,它集成了电流传感器,并具备电流跳闸功能。KILOVAC电流传感接触器无需分离式电流传感器,因此减小了重量和空间占用,非常适用于商用电动汽车、配电和能源存储系统。TE的电流传感接触器尺寸小巧、使用灵活,从而简化了应用的配置需求。其传感器包含可编程跳闸功能,可实现即时跳闸、延时跳闸或禁用跳闸等功能设置。这些接触器完全密封,以确保在最严苛的爆炸性和腐蚀性环境下具有可靠的性能。KILOVAC电流传感高压接触器重量仅为500g,(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杨庆,孙尚鹏,司马文霞,何彦霄,罗曼丹[5](2019)在《面向智能电网的先进电压电流传感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电流传感测量在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继电保护、过电压在线监测、智能设备控制、电力检修等领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智能电网的加速建设以及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压电流传感器将面临数字化、小型化及便捷化的发展需要。相比较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基于电光(磁光)、逆压电(磁致伸缩)、热电效应等原理的先进电压电流测量技术在电磁免疫、无损传输、拓扑结构、宽幅值和宽频带测量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另一方面,针对未来电网多场景应用,传感器的封装、高精度和高可靠安全运行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从电压测量和电流测量耦合机制方面,分别介绍了基于电光效应、逆压电效应和电致发光效应的电压/电场传感技术,以及基于法拉第效应、磁致伸缩、热效应和磁阻效应的电流/磁场传感技术,同时总结了相应传感材料和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指出电压电流传感在传感方式、频率特性、大气参数适应性、传感器取能、传感设备的小型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需要新的物理量耦合机制指引、新型先进传感材料支援和新颖有效传感器拓扑协助;性能稳定、准确度高且成本低的新型电压电流传感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何冰,靳鹏飞,王宗洋,裴蕴智,李伟[6](2018)在《基于光纤微电流传感技术的劣化绝缘子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高压输电线路上绝缘子发生劣化不易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EMS光纤微电流传感技术的绝缘子劣化检测方法。首先建立带电绝缘子串仿真模型,得到绝缘子串微电流与其周围弱磁场关系,又研究了绝缘子劣化时微电流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EMS光纤传感器检测绝缘子串周围磁场,可实现对绝劣化绝缘子的无接触式检测,通过实验分析与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为劣化绝缘子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和安全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冀景[7](2018)在《基于石英光纤材料的微腔电流传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传感的蓬勃发展,各种光纤传感器已经竞相应运而生。以石英光纤材料为基础的传感器不胜枚举: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线压力传感器(快门式、微弯式、动光栅式光纤水声、偏振调制光线压力与水声)、光纤角速度传感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等。其中作者就从事光纤电流传感做了描述:包括微腔传感原理——WGM(whispering gallery mode)的介绍,光学微腔的介绍以及最后关于光学微腔的应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详细叙述。文中就一些新型的传感结构也做了简要的分析,便于对比现阶段作者所从事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20期)
王瑞林[8](2018)在《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线性双折射量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运营过程中泄漏的杂散电流会对埋地金属管线造成严重的电化学腐蚀。因此,杂散电流腐蚀监测是地铁运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地铁系统采用基于参比电极的杂散电流腐蚀监测方法,但该方法的长期测量精度不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来实现杂散电流的直接监测,并开展传感光纤线性双折射量化策略研究,为线性双折射误差的抑制和补偿提供依据,保证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度。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分析了杂散电流产生原因,利用电阻网络模型方法建立了“走行轨-埋地金属管线-大地”结构杂散电流数学模型,由此仿真研究了杂散电流动态特性;研究了基于参比电极的杂散电流腐蚀监测方法及存在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传感的杂散电流腐蚀监测方法,并从可测电流类型、测量精度、测量带宽、测量范围等多个方面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具备杂散电流腐蚀监测的可行性。其次,提出了基于偏振调制式的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利用琼斯矢量法建立了传感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光源输出光偏振度、起偏器消光比、光学元件对轴偏差角、偏振控制器调制偏差角和传感光纤线性双折射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并提出了各误差的控制方法;搭建了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实验平台,对其主要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为:传感系统精度≤0.4%,灵敏度为7.26×10~(-5)rad/A,线性度为0.33%,重复性误差为0.86%。然后,根据线性双折射的分类,研究了不同类型线性双折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偏振片旋转法的光纤线性双折射测量系统,并利用琼斯矢量法建立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旋转双偏振片消除了待测光纤主轴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利用不同电流对应的输出方程构建了方程组,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多起始点优化算法的全局优化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四种国际公认的线性双折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以此为依据,选择邦加球法来验证本文提出的线性双折射测量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开展了线性双折射测量系统的测试实验,分别利用偏振片旋转法和邦加球法测量了四种光纤环的线性双折射,以邦加球法的测量结果作为参考值,并对比了两者的测量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线性双折射测量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高航[9](2018)在《巨磁效应高精度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智能电网发展如火如荼,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快,高精度、高动态电流测量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用户和电网的经济利益,也是智能量测的基础。基于巨磁效应,本文设计研究了高精度、宽频带、性价比高、能够同时实现交直流测量的新型电流传感器。本文对国内外主流的电流传感器产品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凸显出巨磁阻电流传感器在多方面的优势。通过分析四种巨磁阻材料体系和芯片的选择因素,确定了选用磁隧道结结构的巨磁阻材料制成的全桥巨磁阻芯片,并对芯片内部的电桥结构作了一个解析。为了探究巨磁阻芯片的静态特性,建立了巨磁阻芯片静态特性测试平台,通过测试发现了巨磁阻芯片在温漂、位置敏感、磁滞方面的问题,为后续设计提供了重点考虑的方向。因为单个巨磁阻芯片测量位置随机、易受干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开环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设计,接着在开环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了功率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形成了闭环反馈结构,增大了电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改善了抗干扰的性能。然后对闭环结构的巨磁阻电流传感器进行了电路设计并在电路仿真软件里完成了初步的仿真实验,设计了传感器的硬件结构并完成了传感器实物制作。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设备搭建了巨磁阻电流传感器测试平台,分别对电流传感器进行直流、交流试验,测得了开环、闭环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度、精度、量程、动态响应性能、频带范围,实验表明闭环结构比开环结构拥有更好的线性度和精度,测量范围也更大,频带更宽,开环的动态响应性能更好,总体实现了高精度宽频电流传感的目的。本文对巨磁阻电流传感器在电能表、功率测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将电能表中原有的电流采样模块替换为巨磁阻电流传感器,与原表进行对比测试;测试了调节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放大倍数和增加屏蔽罩的方法,使相对误差有所减小;温度测试发现温度升高会使计量误差向负的方向增大,但总体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表明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有应用于电能计量的潜力。分析测试了巨磁阻电流传感器的瞬时功率测试方法,为电能直接计量提供了可行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任昕欣[10](2018)在《基于光纤传感的聚焦电流地质前探方法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聚焦电流法凭借在线勘探与安装简便的优势被应用于TBM隧道施工中的超前地质预报。光纤聚焦电流法可提高围岩视电阻的观测精度,有效区分不同方位的岩层状况,并能实时准确地获取掌子面前方与侧方的地质信息。然而该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需在光纤电流传感器精度评定、超前探测距离明确、含水体特征判别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利用其实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二次开发,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叁维正演模拟仿真研究。首先,通过比较探讨不同的地电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案确定了光纤聚焦电流法稳态电场分析的合理流程,借助有限元模拟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具备一定探测范围内的定向观测能力,可减小围岩视电阻的计算误差,同时能有效区分不同方位的围岩地质信息。其次,研究分析了光纤聚焦电流法中视电阻观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和误差传播,探究明确了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对超前探测效果的具体影响。通过不同地电条件的仿真研究最终评定光纤电流传感器的最佳测量精度为?5mA,并将视电阻观测的异常幅值达到1.5%作为反映含水地质构造赋存的判定标准。然后,模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光纤聚焦电流法超前探测距离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含水体体积对超前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大,含水体电性对超前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小,金属铁轨对超前探测距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大小等于隧道直径3倍的正前方含水体,光纤聚焦电流法的超前探测距离可达隧道直径的2.75倍。最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别含水体特征的预测模型,以围岩视电阻归一化异常幅度作为输入参数,可针对含水体的大小、偏离隧道掘进轴线的距离以及方位分类情况进行高精度预测。但是含水体大小的预测效果略好于含水体偏离隧道掘进轴线距离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电流传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声表面波(SAW)磁致伸缩效应可以实现一种快速、高灵敏度的电流检测方法,但磁致伸缩薄膜内部矫顽力导致了明显的磁滞误差。磁致伸缩薄膜的栅阵化设计可以减小磁致伸缩时薄膜内部矫顽力,抑制磁滞现象,从而实现高灵敏和低迟滞误差的SAW电流检测。结合有限元和耦合模理论对沉积铁钴(FeCo)薄膜栅阵的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中的磁致伸缩效应进行分析,对传感响应进行仿真,确定优化的传感结构参数。为验证理论分析,实验研制了频率为150 MHz的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件,并结合差分振荡电路及亥姆霍兹线圈,建立传感器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磁致伸缩薄膜的栅阵设计大幅降低了迟滞误差,并显着提升了传感器灵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传感论文参考文献
[1].杨飒,周仁龙,刘丹,赵永明,林洽武.基于表面电流边界的石墨烯等离子体调制特性和传感特性[J].光学学报.2019
[2].贾雅娜,王文,薛蓄峰,汪承灏,周庆莉.用于电流传感的声表面波磁致伸缩效应[J].声学学报.2019
[3].莫彩云.感应不均匀介质模型及光学电流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KCS03电流传感高压接触器[J].传感器世界.2019
[5].杨庆,孙尚鹏,司马文霞,何彦霄,罗曼丹.面向智能电网的先进电压电流传感方法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19
[6].何冰,靳鹏飞,王宗洋,裴蕴智,李伟.基于光纤微电流传感技术的劣化绝缘子检测[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8
[7].陈冀景.基于石英光纤材料的微腔电流传感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
[8].王瑞林.地铁杂散电流光纤传感系统线性双折射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9].高航.巨磁效应高精度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任昕欣.基于光纤传感的聚焦电流地质前探方法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