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国民论文-来迪娜·吐尔汗江

女国民论文-来迪娜·吐尔汗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国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末,女权小说,“女国民”形象,女性意识

女国民论文文献综述

来迪娜·吐尔汗江[1](2019)在《清末女权小说中“女国民”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处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小说界革命”推动了清末政治小说的急速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女权理论被引进,中国女权思潮由此产生,一批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问世。启蒙者们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作用,他们以“天赋人权”、“男女平权”为理论依据,以“女国民”形象为核心,倡导反缠足、办女学、推动争取妇女解放思想。这些统称为女权小说的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多种不同的妇女形象阐释女权,探讨妇女拯救危难中民族国家的途径。本文包括五个部分。首先,从学界研究现状入手,分析该选题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以“女国民”为核心研究女权小说思想价值的可行性及其意义;其次,通过启蒙、觉醒和革命叁类妇女形象,分析女权小说的主要内涵和思想走向,分别探讨“女国民”形象从被启蒙、自我意识觉醒到参与革命发展的演变轨迹,分析文学创作中不同性别的作家建构民族、国家以及塑造“女国民”形象的目的,进而梳理和研究“女国民”形象的复杂性及其意义,这是本文的中心部分;最后,结论部分尝试对清末多元特征的“女国民”形象做进一步思考,揭示出清末不同性别的作家对“女国民”概念的阐释对社会性别意义生成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马英[2](2018)在《《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女国民”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同时停用原来颁行的教科书,废止小学读经科。中国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课堂,其使用的第一套国文教材,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它在问世后的十(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8年11期)

本刊编辑部[3](2014)在《萧楚女《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为什么遭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二五年十月,萧楚女发表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这篇文章是针对"戴季陶主义"的代表文章《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而写的,"很有特色,战斗性很强,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也相当高,不愧为是一份批判‘戴季陶主义’的战斗檄文"。但是,该文却遭到当时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公开"申明"方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与当时国共两党互相妥协的政策有关。(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4年17期)

郑红艳,杨红星[4](2013)在《医界“女国民”:近代女性医学留学生社会角色的独特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医学留学生是留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女性医学留学生的具体数量难于精确统计,根据《中国留学生大词典》[1]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约略可得有史可查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女性医学留学生43人,包括金雅妹、何金英、石美玉、康爱德、杨步伟、陈翠贞、杨崇瑞、周(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19期)

王春艳[5](2013)在《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赛珍珠和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女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充当"移民"的角色,其身份处在永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和身份的未论定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王春艳[6](2013)在《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赛珍珠和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女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充当"移民"的角色,其身份处在永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和身份的未论定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万琼华,朱丽[7](2013)在《清末民初女子教育观的嬗变: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主义使女子学校教育进入了中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的视野,并最终纳入国家主流话语而迅速发展起来。清末民初的女子学制变革即为显证。它不仅促进了女学的发展和女子教育平等权的获得,也推动了女子教育观由"贤妻良母"向"女国民"的嬗变,使女性从融于家庭集合体内的身份转化为个体身份,女子教育不只停留于妇女对国家的尽责上,还肩负了恢复、张扬女权的重任。(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崔玉山[8](2012)在《未完构的“女国民”像》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近代,传统的男权国家所信奉的法则濒于崩溃瓦解,一批有识之士在探索救亡图存良策的过程中提出了"近代女性"观念,申采浩便是其中一位建构"女国民"之像的先驱者。在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他力图将屈从、愚昧的传统女性改变为克服危机、拯救社会和国家的主导个体,这是一项艰难而全新的挑战和探索。申采浩认为,韩国人要想独立,离不开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参与,因此,他笔下的女性作为恢复国家主权参与者的形象呼之欲出,然而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体制下,把女性作为与男性同等的历史主体纳入近代国民行列绝非易事,他未能完成"新国民"构想的原因就在于此。(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王绯[9](2012)在《二十世纪初:女留学生与女国民》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国民”命名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这一女子社会身份的崇尚,表明女子国民意识的自觉与增强。正是像秋瑾一样燃烧起来的赴日女留学生,构成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强有力的中坚,谱写出最辉煌的“女国民”篇章。  二十世纪初,女界刮起了赴日留学热风,女国民叁个字则(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2-06-05)

杨洁,刘美涛[10](2012)在《浅析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期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孙中山先生看来,"中华民国"的女性,作为国民的一份子,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来参与国事,同时通过料理家事,扮演好"贤妻"、"贤母"的家庭角色进而成为革命事业的助手。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角色期待是既"管国事"又"理家事",以"受教育"必然地服务于这两大职能,这种女性观大大加速了女性登上社会舞台的历史进程,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解放。(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14期)

女国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同时停用原来颁行的教科书,废止小学读经科。中国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课堂,其使用的第一套国文教材,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它在问世后的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国民论文参考文献

[1].来迪娜·吐尔汗江.清末女权小说中“女国民”形象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2].马英.《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女国民”形象[J].语文建设.2018

[3].本刊编辑部.萧楚女《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为什么遭禁?[J].党史文苑.2014

[4].郑红艳,杨红星.医界“女国民”:近代女性医学留学生社会角色的独特诠释[J].兰台世界.2013

[5].王春艳.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赛珍珠和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对比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王春艳.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赛珍珠和拉什迪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对比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万琼华,朱丽.清末民初女子教育观的嬗变: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崔玉山.未完构的“女国民”像[J].东疆学刊.2012

[9].王绯.二十世纪初:女留学生与女国民[N].中国妇女报.2012

[10].杨洁,刘美涛.浅析孙中山先生对“女国民”的期盼[J].学理论.2012

标签:;  ;  ;  ;  

女国民论文-来迪娜·吐尔汗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