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幼儿园610101
行为习惯对于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幼儿期是养成各项习惯的关键期,从小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师和家长迫在眉睫的事。于是我们决定与家长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但是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呢?
一、分析根源制定措施
1.调查。针对家长的需求、幼儿现状、老师的问题,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请家长如实填写。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家长也有这样需求,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是父母或者祖辈代替包办的,家长都很苦恼。于是,我们据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根源“对症下药”。
2.计划的制定。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动手的能力水平不一样,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分组讨论制定培养计划和内容:小班:知道怎样正确的抬椅子、学会穿鞋脱鞋并摆放整齐、会穿简单的衣服(开衫、拉链)、会自己排队接水、会自己进餐等;中班:会穿较复杂的衣物(纽扣、套头)、会自己叠衣物、会排队自己端饭、餐后帮助老师打扫桌面等;大班:会自己叠被子、会自己系鞋带、会自己整理物品等。内容制定好后,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进行培养。
3.开展形式
(1)观察记录。在日常生活中老师随时跟踪观察和记录,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反思后调整措施再实施,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清楚的发现问题所在,有效的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家长也逐渐学会了观察和记录,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和分析后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同样也要学会观察和记录。每次在确定培养内容后,都会要求孩子认真观察班上小朋友有哪些表现,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家观察家长是怎样做的。
(2)集教:①儿歌、故事的利用。幼儿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一些幼儿生活技巧编成儿歌或者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故事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②以“游戏”为主,激发动手兴趣。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
(3)墙面的利用。我们以墙面为载体体现活动的过程。这面墙上,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大板块:活动的来源、活动的过程、家长的反馈。墙面的展示除了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活动的过程,也能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深入研讨、评价的能力。
(4)以竞赛激励幼儿动手愿望。每个幼儿都有竞争意识,都希望获得关注,得到赞扬。因此除了班级内部的评比活动外,我们还组织了全园性的竞赛活动,每班抽取能干的孩子来参与,在评比活动中孩子们都很认真的比赛在孩子们的脸上可以看到自豪、高兴和羡慕。通过此类的评比活动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兴趣。
二、取得的成效
1.幼儿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了生活技能,从之前的“老师,我不会”到“老师,我会做”,孩子们因为会而变得自立,因为自立而变得自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独立性明显增长,对于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能听到孩子自信的说:老师,我可以;老师,我会做。许多家长也纷纷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够自己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了。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必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成为生活的”小主人“,变得更自信。
2.教师方面:(1)专业水平的提升:随着一次次的讨论总结和调整实施,老师们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知道了活动怎样开展,家长资源如何挖掘,观察记录怎样填写,如何进行分析等等。(2)教研效果的提升:有时,我们会根据从老师的困惑或者是孩子的现象为抓手进行教研活动,通过老师们的深入探讨,反思总结,提升了教研活动的效果,老师们逐步学会了提炼和总结。(3)评价能力的提高:通过互听、互看、互评,老师们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不知道说什么到现在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说出好,好在哪?差,差在哪?(4)书写能力的提升:细心的观察,认真的填写,如实地反映情况,通过反思、分析、总结,最后形成理论性的概念。一篇篇的教师手记和经验文章使老师们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也大大提高。
3.家长方面:(1)提高意识。孩子的改变,让家长意识到要学会“解放自己的双手”,把机会留给孩子,学会等待孩子慢慢的成长。(2)增进亲子关系。为了让孩子在家里能够得到行为习惯的巩固和强化,家长就必须与孩子一同参与,使其亲子之情得到升华,又能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促进家园合作。为了不让孩子有“5+2=0”的机会,我们让家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家长更深入地了解老师开展活动的初衷,协助老师完成任务,真正的达到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