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民间常用中草药苦碟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方法和体内药动学方面的研究。采用溶剂法和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苦碟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苦碟子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各种化学方法和现代光谱技术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4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和2个甾醇类化合物。建立了评价苦碟子药材质量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苦碟子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确立了苦碟子药材中共25个特征峰;以夹角余弦为测度,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并根据相似度结果制定评价标准;利用对照品对照的方法,对指纹图谱中11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为苦碟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建立了测定苦碟子药材中有效成分腺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腺苷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提取方法为以50倍量水超声提取30min。腺苷在1.02~30.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8%);建立了同时测定苦碟子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和3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DAD分析方法,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4.1%~100.7%范围内(RSD<5.0%);建立了用于定量分析苦碟子药材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HPLC-MS方法,采用ESI源,负离子检测方式进行选择离子监测,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1%~100.7%(RSD<4.0%);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苦碟子药材中4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的HPLC-DAD分析方法,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6.4%~100.9%(RSD<3.0%)范围内。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苦碟子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以4个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用量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20倍量70%甲醇,超声提取40min。建立了同时定量分析苦碟子注射液中5个主要成分的HPLC-DAD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厂家的4批苦碟子注射液的测定。建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LC-ESI-MS法,以异槲皮苷为内标,样品经液-液萃取后进样分析。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在20.0~2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定量下限为20.0 ng·mL-1。日内精密度RSD≤6.5%,日间精密度RSD≤10.4%,准确度RE在±4.5%之间,提取回收率不低于84.5%。采用本法研究了静脉注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测定了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其生物半衰期T1/2和体内消除速率常数Ke分别为0.70h和1.05h-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113.9ng·h·mL-1。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木犀草素-7-O-龙胆二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LC-ESI-MS分析方法,以葛根素为内标,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进样分析。木犀草素-7-O-龙胆二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分别在20.0~2000 ng·mL-1和0.08~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下限分别为20.0 ng·mL-1和0.08μg·mL-1。日内精密度分别为RSD≤7.2%和RSD≤5.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8.7%和RSD≤8.4%,准确度RE分别在±8.3%和±6.4%之间,待测物和内标提取回收率均不低于76.6%。本研究比较了大鼠静脉注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和分别给予木犀草素-7-O-龙胆二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单体溶液后的药动学特征,测定了它们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给药情况下,木犀草素-7-O-龙胆二糖苷的生物半衰期T1/2分别为0.68h和0.58h,体内消除速率常数Ke分别为1.21h-1和1.44h-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65.5ng·h·mL-1和163.2ng·h·mL-1;两种不同给药情况下,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生物半衰期T1/2分别为0.48h和0.41h,体内消除速率常数Ke分别为1.59h-1和2.03h-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0.962μg·h·mL-1和0.955μg·h·mL-1。以抗菌活性为药理指标,初步考察了苦碟子中分属于核苷类、酚酸类、黄酮类和倍半萜内酯类的共15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球菌的作用较弱,仅个别化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本研究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将中药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了中药苦碟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了主要药效成分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为苦碟子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