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之研究

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之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制度,自认制度是整个民事诉讼体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自认制度的合理运用,可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同时,自认制度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充分尊重,是对程序正义的彰显。随着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对自认制度的研究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就自认制度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自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及其制度环境之需求,并以此为依托,就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及其在运行中所存在的缺陷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就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分为导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约为三万八千字。导言:概述自认制度的重要功能及价值,指出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对自认制度进行研究的意义,交代文章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写作目的。正文分为四章:自认制度的概述;自认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要求;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第一章,自认制度的概述。由自认的概念谈起,对诉讼上之自认的属性、构成要件、分类、效力等分别进行详细的阐明。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对方陈述中某一不利于己之案件事实作出承认或不予争执的情况。本文将自认之属性的探讨区分为诉讼上之自认与诉讼外之自认两种,将诉讼上之自认定性为一种诉讼行为,是当事人对自认事实“不予争执”之意思表示;而诉讼外之自认则是一种证据(英美法系国家)或证据材料(大陆法系国家)。在自认的构成要件中,本文肯定了“不利益”要件的存在,并就自认的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及其他要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自认的分类这一节,则列举了常见的五种情况。在自认的效力方面,本文重点论述了自认效力的限制及自认的撤销。第二章,自认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要求。这一章研究了自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即:辩论主义、诚实信用原则和促进诉讼原则这三种。同时就自认制度良好运行所需要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即: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和法官阐明权的存在。为后文我国自认制度的不足和完善之探讨提供了理论平台和制度支撑。第三章,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论述围绕我国自认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展开,对我国现阶段就自认制度的立法层次过低,法律规定间所存在的矛盾和不完善之处的分析和阐明,同时指出我国自认制度良好运行所需之制度环境的缺失,就自认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运行情况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第四章,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文章结合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提出自认制度在我国得以真正建立和良好运行,就必须转变诉讼观念,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树立程序公正理念;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完成向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成功转型,建立法官的阐明权制度来辅助自认制度的良好运行,同时完善我国的诉答文书制度,设立对恶意自认的制裁制度等。结语:自认制度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其在我国民事司法改革中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由于我国现阶段诉讼观念及诉讼模式的制约,立法的过于简单和粗糙,相关制度环境的缺失,程序上的不完备等,使得自认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不过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的不断完善,自认制度一定能够焕发出其独特的价值魅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自认制度概述
  • 第一节 自认的概念
  • 第二节 自认的属性
  • 一、诉讼上自认的属性
  • 二、诉讼外自认的属性
  • 第三节 自认的构成要件
  • 一、自认的主体:自认必须由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作出
  • 二、自认的客体:自认必须是对案件有关事实的陈述
  • 三、自认的其他要件
  • 第四节 自认的分类
  • 一、诉讼上的自认与诉讼外的自认
  • 二、当事人自认与代理人自认
  • 三、明示自认与拟制自认
  • 四、完全自认与限制自认
  • 五、后行自认与先行自认
  • 第五节 自认的效力
  • 一、自认的效力
  • 二、自认效力的限制
  • 三、自认的撤销与追复
  • 第二章 自认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要求
  • 第一节 自认的法理基础
  • 一、辩论主义
  • 二、诚实信用原则
  • 三、促进诉讼原则
  • 第二节 自认与诉讼模式
  • 第三节 自认与法官的阐明权
  • 第三章 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
  • 第一节 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概况及不足
  • 一、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概况
  • 二、我国自认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
  • 第二节 制约我国自认制度良好运行的因素
  • 一、我国辩论原则的不足
  • 二、诉讼模式的制约
  • 三、阐明权制度的欠缺
  • 四、诉答制度的缺失
  • 第四章 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
  • 第一节 诉讼理念的转变
  • 一、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 二、树立程序公正观念
  • 第二节 立法的统一和完善
  • 一、立法的统一
  • 二、立法的完善
  • 第三节 周边环境的完善
  • 一、诉讼模式的转变
  • 二、法官阐明权制度的建立
  • 第四节 程序上的支持
  • 一、完善我国的诉答文书制度
  • 二、设立对恶意自认的制裁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民事诉讼自认制度[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2)
    • [2].古诗教法点滴[J]. 新课程(小学) 2014(07)
    • [3].论自认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4].自认对法院的效力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34)
    • [5].论自认的效力所及[J]. 商品与质量 2011(S8)
    • [6].试论民事诉讼中自认的效力[J]. 法制与社会 2009(08)
    • [7].诉讼上自认制度之实务探讨[J]. 司法改革论评 2016(01)
    • [8].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 时代金融 2011(23)
    • [9].浅谈“当事人自认”对申请人的利益影响[J]. 电视技术 2012(S2)
    • [10].民事自认的属性及效力之我见[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2)
    • [11].论我国民事“自认”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
    • [12].被告人自认事实免证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3].论自认的非常态情形之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 [14].自认构成要件的研究[J]. 商 2016(10)
    • [15].论民事诉讼上自认的效力[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5)
    • [16].我国民事诉讼中自认及虚假自认的效力[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1(07)
    • [17].自认含义的准确界定[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3)
    • [18].浅论拟制自认[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1)
    • [19].由粗疏走向完善——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7)
    • [20].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8)
    • [21].民事诉讼中自认规则的理论与适用[J]. 法制博览 2016(27)
    • [22].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J]. 科学之友(B版) 2009(02)
    • [23].道歉行为之立法化评析[J]. 法治研究 2019(05)
    • [24].民事证据中的自认[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1)
    • [25].无诉讼能力的未成年当事人能否作出自认之检讨[J]. 证据科学 2017(02)
    • [26].论民事诉讼上自认的性质[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27].民事诉讼被告不应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2(06)
    • [28].论民事诉讼中的权利自认[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 [29].论自认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J]. 福建法学 2011(03)
    • [30].关于我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探讨[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1(12)

    标签:;  ;  ;  

    民事诉讼中自认制度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