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研究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研究

论文摘要

职业发展是企业员工工作的期望,因为职业发展意味着员工能沿着组织层级阶梯的晋升而获得内心的成就感,或者能跨越组织间流动而获得的自我价值感。而Arthur(1995)指出职业发展须具备明确工作动机、信念、价值观、态度,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技能、专长,掌握适当的社会网络、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实质上,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其可雇佣性,即利用企业工作积累的经验和培训机会,获得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和资格,以便能够在企业内部或在各种职务间晋升而保持工作岗位,或者能够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获得新的工作岗位。企业员工可雇佣性更多的是“干中学”的过程,涉及掌握企业需求岗位知识和技能,表现企业期望的工作意愿和态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可雇佣性会决定个体的最初就业,影响职业发展。因此,可雇佣性成为职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课题。然而,企业各职系的可雇佣性类属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探索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类属,可以示范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学习积累,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本文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确定可雇佣性内涵,然后基于可雇佣性研究,运用质化研究的访谈分析法,选取了15名2至3年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作为访谈研究对象,建构企业基层管理者4个主范畴35项可雇佣性类属,主范畴包括个人晋升、动态学习完善、群体效果能力和个人属性,并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确定16项可雇佣性重要类属,并综合15份访谈备忘录认识依次解释了各类属的内涵。由于访谈分析方法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自身局限性,资料分析处理过于依赖研究者概念上的技能。因此,以访谈结果为基础设计问卷,更大范围抽样调查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类属的工作认识。一方面验证判断类属建构和主范畴分类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数据信息分析可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被试对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类属的评价。最后,根据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类属可以示范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学习积累,并对企业和社会如何开发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提出有效措施。本文关注基层管理者的纵向职业生涯发展,以此研究基层管理者的可雇佣性。从个体层面上,为员工提供职位晋升依据;从整体层面上,为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也为高校在今后如何培养优秀毕业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框架图
  • 2 文献综述
  • 2.1 可雇佣性的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可雇佣性含义的研究
  • 2.1.2 可雇佣性技能要素的研究
  • 2.1.3 可雇佣性的实证研究
  • 2.2 可雇佣性的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可雇佣性理论研究
  • 2.2.2 可雇佣性实证研究
  • 2.3 质性研究
  • 2.3.1 质性研究方法
  • 2.3.2 质性研究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
  • 3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类属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过程
  • 3.3.1 信息收集
  • 3.3.2 信息分析
  • 3.3.3 研究结论
  • 3.4 讨论
  • 3.4.1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4.2 研究结果的比较
  • 4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量化研究
  • 4.1 数据收集
  • 4.2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量表的信度分析
  • 4.2.1 可雇佣性量表内部一致性分析
  • 4.2.2 可雇佣性量表折半信度分析
  • 4.3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量表因子分析
  • 4.4 结论与讨论
  • 4.4.1 研究结论
  • 4.4.2 讨论
  • 5 关于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开发的途径
  • 5.1 基于个人视角的可雇佣性开发
  • 5.1.1 从认知方面,开发个人属性能力
  • 5.1.2 从工作行为方面,完善知识结构
  • 5.1.3 从人际关系方面,培养群体效果能力
  • 5.1.4 从工作成长方面,开发职业愿景
  • 5.2 基于企业视角的可雇佣性开发
  • 5.2.1 从企业文化方面,开发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
  • 5.2.2 从企业培训体系方面,构建岗位素质培训
  • 5.2.3 从企业制度方面,制定可雇佣性开发机制
  • 5.3 基于社会视角的可雇佣性开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访谈提纲
  • 附录B: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能力量表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 广东化工 2020(07)
    • [2].可雇佣性能力研究历程、内涵和相关概念辨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2)
    • [3].教育生态视域下高职学生可雇佣性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20)
    • [4].高校辅导员实施可雇佣性教育的途径[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5(03)
    • [5].企业员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程序公平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1)
    • [6].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学术检视与展望[J]. 中国农业教育 2015(02)
    • [7].河北省高校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33)
    • [8].以可雇佣性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05)
    • [9].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29)
    • [10].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的策略选择[J].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4(03)
    • [11].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的策略选择[J].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5(01)
    • [12].论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 2010(08)
    • [13].基于英语专业学生可雇佣性提升的嵌入式课程开发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14].真实创新预览、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与可雇佣型建言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5)
    • [15].主动性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参与与可雇佣性技能的关系[J]. 当代青年研究 2016(04)
    • [16].科技创新人才真实工作预览与进谏的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可雇佣性责任的解释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02)
    • [17].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问题与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 2014(05)
    • [18].基于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养成研究[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9].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5)
    • [20].澳大利亚高校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以墨尔本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 2012(03)
    • [21].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4)
    • [22].可雇佣性开发:概念及其意义[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01)
    • [23].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J]. 经营与管理 2011(05)
    • [24].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生成机制与培养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7)
    • [25].可雇佣性全面开发观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变革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0(02)
    • [26].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与就业关系分析[J]. 河南科技 2010(17)
    • [27].可雇佣性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5)
    • [28].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经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09(10)
    • [29].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08(03)
    • [30].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可雇佣性与非伦理亲组织行为的构型研究[J]. 河北企业 2019(02)

    标签:;  ;  ;  

    企业基层管理者可雇佣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