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聚原花色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氧化性,原花色素,花生红衣
低聚原花色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玲,罗小玲,董娟,颜海燕[1](2011)在《花生红衣低聚原花色素抗氧化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花生红衣低聚原花色素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效果,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作用及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花生红衣低聚原花色素还原能力,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效果均优于VC;对亚油酸的自动氧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当花生红衣低聚原花色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对邻苯叁酚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低聚原花色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鲍彤华,许景[2](2010)在《低聚原花色素的提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磷酸溶液与乙酸乙酯混合试剂冷浸法,从葡萄籽中提取低聚原花色素,用CO2超临界纯化初级产品.结果表明:在提取24h,料液比为1∶5,磷酸浓度为2%,混合试剂中磷酸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0的条件下,原花色素收率较高,达到0.5%;提取液减压浓缩后,通过CO2超临界去除脂溶性杂质和色素后得到的产品,经1,1-二苯基-2-苦肼基法清除自由基活性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是80%乙醇浸提所得产品的2.4倍,是天津尖峰产品的1.3倍.(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庆玲,罗小玲,颜海燕,董娟[3](2010)在《花生红衣中低聚原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花生红衣中低聚原花色素(OPC)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低聚原花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具有很强的耐光性;当T≤75℃时,耐热性较好;中性及酸性环境中性质稳定;对Fe3+敏感,其它金属离子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0年08期)
郭俊凌,杜晓[4](2009)在《人工神经网络在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落叶松低聚原花色素制备产率,从萃取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低聚原花色素在乙酸乙酯萃取过程,分析出了影响产率的几个重要外界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模型,以物料量、萃取剂量、萃取温度、震荡时间为输入信息,以低聚原花色素产率为网络输出。将实际的7组随机数据进行验证性运算,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平均为2.73%,与常规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比较,误差降低了42.8%,这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有效的预测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过程的产率,进一步发展,该模型可为放大到工业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冯猛,冯京海[5](2008)在《低聚原花色素对高温环境下肉鸡抗氧化酶及胸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旨在研究低聚原花色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夏季肉鸡体内抗氧化酶及胸肌品质的影响。将144只28日龄的AA肉用公鸡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含0、50、100、200 mg/kgOPC的4种日粮,饲养于7月中旬高温季节,试验持续3周。研究结果发现,1002、00 mg/kg OPC显着提高肉鸡血清、肝脏中的SOD、GSH-Px酶活性(P<0.05),但对CAT酶无显着影响。1002、00 mg/kg OPC显着降低血清CK酶的活性(P<0.05),50 mg/kg以上OPC显着降低血清、肝脏中的MDA含量(P<0.05),同时200 mg/kg OPC显着提高肉鸡胸肌pHi,100、200mg/kg OPC显着降低胸肌L*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值(P<0.05),不同剂量OPC对pHu、肉色a*值和b*值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低聚原花色素可上调肉鸡体内的抗氧化酶,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维持肌纤维膜的完整性。这种作用可能与二氢杨梅素改善胸肌肉色、滴水损失和嫩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8年02期)
胡未人[6](2007)在《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色素微胶囊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灵活,具有良好产品质量,应用广泛的方法。葡萄籽提取物原花色素是从酿酒葡萄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酚物质混合物,其中低聚原花色素为水溶性物质,极易吸收,生物活性最强,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突变等生物活性,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中常用的一种原料。由于原花色素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易氧化,对光、热、pH值敏感等,且脂溶性差,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为提高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及在脂溶性介质中的溶解度,扩大原花色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拓宽其应用领域,本论文以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色素为原料,对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色素微胶囊化工艺进行研究,本课题不仅能为葡萄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而且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了以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方法制备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色素微胶囊。通过对微胶囊制品的感官品质评定的结果,同时考虑试验的可操作性、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确定出乳化包埋法喷雾干燥技术为制备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方法。(2)从乳化稳定性、微胶囊化的效果及经济性等方面对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壁材进行了筛选,确定出较为适宜的壁材。比较了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一些微胶囊壁材,最后确定了以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和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为主要壁材,卵磷脂为乳化剂,作为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壁材。(3)确定出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乳化剂用量、以及乳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主要壁材的配比、芯材/壁材、乳化剂用量和固形物浓度对对乳化液稳定性和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对微胶囊化原花色素进行了微胶囊配方的正交试验,得出较为合理的乳化条件:壁材配比(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为0.8:1:0.1,芯材与壁材比为0.6:1,乳化剂用量为0.50%,固形物浓度为20%,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乳化液稳定性为92%,微胶囊化效率为93%,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4)确定了最佳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进料温度、进料浓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出风温度等因素对对乳化液稳定性和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进料浓度在20%,进料速度45mL/min,均质压力为35MPa,均质次数为3次,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5℃,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乳化液稳定性为91%,微胶囊化效率为94.5%,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5)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原花色素的质量进行了评定。喷雾干燥法制取的粉末原花色素微胶囊为乳白色粉末,气味纯正,颗粒细小均匀,具有一定的流散性,混合性较好。水分含量为2.88%,密度为0.75g/cm3,溶解度91.5%。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外形为不规则球形颗粒,平均直径为15.2μm,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要求。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进行微胶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所得微胶囊对原花色素具有一定的控释能力。DSC分析表明所得微胶囊在40℃下没有出现玻璃化转变。贮藏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原花色素,其贮藏稳定性优于未经微胶囊化处理的原花色素。(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7-12-01)
张加研,吴春华,秦永剑,王家学[7](2007)在《思茅松树皮中寡聚原花色素提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醇、50%甲醇、70%丙酮及50%丙酮等为溶剂,石油醚为沉淀剂从思茅松树皮中提取了寡聚原花色素。以寡聚原花色素标准品为对照,比较了提取物与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并通过紫外光谱法对提取物中寡聚原花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上述溶剂均可从思茅松树皮中提取寡聚原花色素,提取率分别为1.08%、1.41%、1.78%和2.53%。(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07年01期)
张加研,秦永剑,吴春华,金升贤[8](2006)在《思茅松树皮中低聚原花色素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剂法从思茅松树皮中提取有效成分低聚原花色素,对提取产物的溶解性、紫外吸收光谱、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树皮提取的低聚原花色素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最大吸收波长为280 nm,当T≤60℃时,对热稳定,具有一定的耐光性;对食用油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杜晓,唐伟,廖学品,石碧[9](2005)在《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的Pd/C催化氢解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落叶松(Larixgmelini)树皮中提取的多聚原花色素为原料,通过Pd/C催化氢解反应制备低聚原花素。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对低聚原花色素生成率和多聚原花色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氢解反应可使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降解为低聚原花色素。以70%乙醇水溶液为介质时的较优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0min、氢气压力为3MPa、Pd/C催化剂用量为0.2%。在此条件下多聚原花色素的转化速率90%,低聚原花色素的生成率75%。HPLC分析表明,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降解产物与葡萄籽低聚原花色素的典型成分一致。(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5年04期)
魏福祥,韩菊,王改珍,赵滨燕,孙建疆[10](2003)在《低聚原花色素提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冷水、热水、乙酸乙酯+水、60%乙醇为提取剂,对葡萄籽中低聚原花色素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以粉碎的葡萄籽、石油醚脱脂干燥后的葡萄籽壳为原料,乙酸乙酯+水为提取剂所得提取产物纯度高,提取率可达0.4%~o.6%,质量分数≥98%。(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3年09期)
低聚原花色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磷酸溶液与乙酸乙酯混合试剂冷浸法,从葡萄籽中提取低聚原花色素,用CO2超临界纯化初级产品.结果表明:在提取24h,料液比为1∶5,磷酸浓度为2%,混合试剂中磷酸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1∶10的条件下,原花色素收率较高,达到0.5%;提取液减压浓缩后,通过CO2超临界去除脂溶性杂质和色素后得到的产品,经1,1-二苯基-2-苦肼基法清除自由基活性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是80%乙醇浸提所得产品的2.4倍,是天津尖峰产品的1.3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聚原花色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玲,罗小玲,董娟,颜海燕.花生红衣低聚原花色素抗氧化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1
[2].鲍彤华,许景.低聚原花色素的提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王庆玲,罗小玲,颜海燕,董娟.花生红衣中低聚原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
[4].郭俊凌,杜晓.人工神经网络在落叶松树皮低聚原花色素级分分离的模拟[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
[5].冯猛,冯京海.低聚原花色素对高温环境下肉鸡抗氧化酶及胸肌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8
[6].胡未人.葡萄籽提取物低聚原花色素微胶囊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7].张加研,吴春华,秦永剑,王家学.思茅松树皮中寡聚原花色素提取的初步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
[8].张加研,秦永剑,吴春华,金升贤.思茅松树皮中低聚原花色素的性能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
[9].杜晓,唐伟,廖学品,石碧.落叶松多聚原花色素的Pd/C催化氢解反应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
[10].魏福祥,韩菊,王改珍,赵滨燕,孙建疆.低聚原花色素提取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