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β-受体阻断剂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β-受体阻断剂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论文摘要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一类以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样品的多种特性为根据的高效分离分析技术。CE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低、分析时间短和生物兼容性好等优点,在分离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手性分离及DNA测序等领域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作为分离通道的毛细管内径狭小(通常25~100μm)给检测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CE的检测灵敏度不高。改善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一直是CE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是化学发光与电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光试剂与共反应试剂受电化学反应激发后,发生一定的反应而产生光辐射现象,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反应可控性强、试剂耗量少、获得分析信息多和反应效率高等优点。CE与ECL的结合,兼备了CE高分离效率和ECL高灵敏度的优点,可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本文利用CE-ECL联用技术,开展了一些重要β-受体阻断剂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析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利用CE-ECL结合场放大进样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阿替洛尔、艾司洛尔、比索洛尔的新方法。对CE分离条件及ECL检测条件及场放大进样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聚乙烯比咯烷酮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缓冲溶液后,有效的改善了分离度,应用场放大进样的方法显著地提高了三种β-受体阻断剂的灵敏度。应用该方法得到的阿替洛尔、艾司洛尔、比索洛尔的检出限(LOD,S/N=3)分别是3.4×10-9,3.5×10-9和2.2×10-9mol/L,日内和日间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0.8%和4.5%,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3.7%和5.5%。在尿样中,阿替洛尔、艾司洛尔、比索洛尔的定量限(LOQ,S/N=10)分别是7.7×10-8,8.6×10-8和6.7×10-8mol/L,在血清中三种β-受体阻断剂的定量限(LOQ,S/N=10)分别是1.1×10-7,1.4×10-7和9.1×10-8mol/L。三种分析物在尿样和血清中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6.2%~103.7%之间,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5.9%。另外,将这种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人血清白蛋白及艾司洛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得到人血清白蛋白和艾司洛尔的结合位点及结合常数分别是5.7和7.1×104mol/L。认为该方法在药物治疗监测和临床分析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建立了一种CE-ECL离子液体灵敏检测阿奇霉素、替米考星、乙酰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新方法。对CE分离条件、ECL检测条件和离子液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检测电位,1.2V;进样电压,10kV;进样时间,10s;分离电压,15kV;电泳缓冲溶液,电泳缓冲溶液:15mmol/L PBS含0.5%(v/v)BMIMBF4(pH7.5);检测池内电化学发光溶液,5mmol/L Ru(bpy)32+于50mmol/L PBS中(pH8.0)。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四种分析物在7min内可实现良好的分离。阿奇霉素、替米考星、乙酰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的LOD分别为1.3×10-,2.5×10-,2.3×10-8和7.0×10-8mol/L,日内和日间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1.8%和2.9%,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4.8%和6.0%。在尿样中,阿奇霉素、替米考星、乙酰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的LOQ分别为9.3×10-,1.2×10-,7.6×10-,和2.1×10-mol/L,三种分析物在尿样,药片,鸡蛋及猪饲料中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7.4~107.9%之间,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高于7.2%。所提出的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人尿样、药片、鸡蛋及猪饲料中阿奇霉素、替米考星、乙酰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的分离和检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高效毛细管电泳
  • 1.1.1 高效毛细管电泳发展概述
  • 1.1.2 高效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 1.1.3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 1.1.4 毛细管电泳进样方法
  • 1.1.5 毛细管电泳的在线富集技术
  • 1.1.6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
  • 1.2
  • 1.2.1 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
  • 1.2.2 电化学发光的类型
  • 1.2.2.1 酰肼酰肼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1.2.2.2 吖啶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
  • 1.2.2.3 多环芳香烃类电化学发光
  • 1.2.2.4 过氧化草酸酯电化学发光
  • 1.2.2.5 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
  • 1.2.2.5.1 氧化还原-循环电化学发光(双电位电化学发光)
  • 1.2.2.5.2 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
  • 1.2.2.5.3 还原-氧化型电化学发光
  • 32+阴极电化学发光'>1.2.2.5.4 Ru(bpy)32+阴极电化学发光
  • 1.3 CE-ECL联用技术
  • 1.3.1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CE-ECL研究
  • 1.3.1.1 CE-ECL法估算药物-蛋白结合参数
  • 1.4 本论文立意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CE-ECL检测β-受体阻断剂及人血清白蛋白与艾司洛尔相互作用的应用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材料
  • 2.2.2 CE-ECL装置
  • 2.2.3 实验装置
  • 2.2.4 电泳分离检测过程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缓冲溶液添加剂的选择
  • 2.3.2 正交设计优化电泳缓冲溶液
  • 2.3.3 分离电压的影响
  • 2.3.4 检测池中缓冲溶液pH的影响
  • 2.3.5 检测电位的优化
  • 2.3.6 通过场放大进样来提高分析物的检测灵敏度
  • 2.3.7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
  • 2.3.8 实际应用
  • 2.3.9 艾司洛尔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离子液体灵敏检测大环内脂类药物及其应用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和材料
  • 3.2.2 尿样、药物制剂、鸡蛋及猪饲料的处理过程
  • 3.2.3 实验过程
  • 3.3 结果与讨论
  • 32+电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3.3.1 替米考星对Ru(bpy)32+电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
  • 3.3.2 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
  • 3.3.2.1 正交设计优化电泳缓冲溶液
  • 3.3.2.2 优化分离电压
  • 3.3.3 优化电化学发光检测条件
  • 3.3.3.1 优化检测电位
  • 3.3.3.2 优化检测池中缓冲溶液pH
  • 3.3.4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
  • 3.3.5 实际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β-受体阻断剂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