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魏县土纺织历史悠久,自元代棉花由中国边疆向内地传入中原,魏县的纺织业由麻纺织转入了棉纺织,迄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纺织技艺的活化石。几百年来,魏县广大妇女通过母女、婆媳传承的传承模式,不仅传承了土纺土织的制作工艺,而且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它是深藏于民族民间古老的生命技艺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着魏县历代劳动妇女的聪明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资源和财富。魏县土纺土织是魏县广大妇女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她们智慧的创造,它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魏县土纺土织历经几百年的生产发展,逐渐形成了造型丰富、色彩多样、工艺程式化、材料生活化等艺术特征,土布花样品种多达200余种。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机器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土纺织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早年随处可见的父辈们日常使用的土布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纤纺织品。从本质上来说,魏县土纺土织技艺是属于农耕文明的,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却是全球工业化的时代,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处境下,农耕文明已趋于瓦解,作为农业生活品的土纺土织和现代人的生活日益脱节,根植养育它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一旦离开了养育它、滋润它的土壤,土纺土织将会逐渐成为与历史记忆相连的收藏品和文化遗产。面对我国民间传统土纺织手工艺生存、保护、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危机和困难,搜集、整理有关它的资料,研究它的历史、工艺、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现代全球经济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密集,西方文化的东渐,使土纺土织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困难。要增强民族保护土纺土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让土纺土织的挖掘和保护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甚至法律化的轨道,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于土纺土织文化遗产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魏县土纺土织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总结。本文对魏县土纺土织的工艺流程、民俗文化、美学、非物质文化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并从魏县土纺土织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传承和发展问题,论证魏县土纺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契机,,旨在说明土纺土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唤起全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使全社会都来关注民间艺术、重视民间艺术,不要让民间的传统土纺织手工艺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