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逊(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运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扣球技术的掌握;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关键词:“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排球普修课;扣球;实验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在高校扩招后,班组人员增多,师生比例失调,且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太强,学生主体性太弱,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我国进行教学改革时间很长,但仅局限于单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现时代多元化要求不相符合,因此,现实教法应进行组合教学,方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对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教学有效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查阅了大量与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相关的文章和专著,力求做到对该研究领域的全面了解,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2.2.2教学实验法
2.2.2.1实验时间:2009年10月—2009年11月,共计8个学时,旨在教学中逐渐改进和完善本研究的教学理论。
2.2.2.2实验目的:验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扣球技术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效应。
2.2.2.3实验对象与分组:拟以武汉体育学院普修班61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
2.2.2.4实验条件控制:实验前对受试对象的运动素质、扣球基本技术等指标进行均衡化处理,并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实验后对受试对象的扣球技术、合作意识的测试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数理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实验结束后,对所有数据用SPSS17.0进行数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测试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比较:
从表1可知,对实验前两班学生的3项身体素质和扣球基本技术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
3.2实验后测试
3.3实验分析
3.3.1分层教学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原因是:第一,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极大地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第二,分层教学允许学生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允许技术进步的同学通过考核合格后加入到高一层的班级。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竞争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2合作学习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在教学实验中,每个层次都有一名小组长,负责对本层次学生练习情况的监督,起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小组长轮流担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学习,同组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切磋。强调了课堂上除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大量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而且学生能够从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充分的学习反馈,这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3.3“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
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合作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在基本技术习得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讨论的过程中彼此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时,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领会的学习策略、小组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扣球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4.1.2“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教学,充分体现了排球运动本身所特有的游戏性、竞争性、集体性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长期参与排球运动。
4.2建议
4.2.1“分层-领会-合作”教学模式仅在排球普修课扣球技术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验,未在其他技术、战术教学中以及其他运动项目中进行实验研究,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4.2.2层次的科学划分。然而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诸如学生人数、教师安排等方面原因,现在的层次划分还不是很合理,由于仅分两个层次,在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差异仍然较大。因此,我认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再细分为三、四个层次,以有利于教学活动科学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栋.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师体育中运用的初步探讨[J].体育师友,1999.
[2]姜东.体育系排球分层分组教学的实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