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自由与和谐

自我、自由与和谐

论文摘要

自我问题是西方哲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托马斯·希尔·格林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格林是一位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但同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人的影响。从整体上看,格林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永恒意识、关系理论和对经验与自然的区分。格林认为道德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又与自我意识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受到自然主义的感觉主义、现象主义、原子主义认识论的影响,自我成为了一种孤立的自我,意识也成为了一种消极的意识,从而导致了主客、灵肉、心物的视域分离,造成了人的自由意志的沦丧和自我意识的二元处境。自我意识构成了康德的先验哲学的逻辑起点,他的知识论中的纯粹自我是经验得以产生的先验前提,这种因素不是从任何前后相续的感觉中产生出来的。对康德来说,先验概念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知识得以先天可能的形式,人们之所以能够获得知识是因为人们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康德对于先验与经验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样,他的先验唯心主义重视纯粹范畴的先天作用而否定人类经验的先天地位。由于康德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经验自我与纯粹自我截然分开,这样,人的理性与欲望就成为了对立的两极,人的自由意志就成为了本体界的一种自在之物。格林认为康德的纯粹范畴的演绎说明存在某种客观必然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意识主体来说是普遍存在的。人的所有经验都是通过理性的先验功能才得以可能,他对于经验进行了先验的改造,他的精神原则实际上是对人类实践的先验说明。对格林来说,先验主体和先验对象本质上是同一回事,永恒意识可以合理地理解为人类经验的一般结构。格林综合了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的某些共同因素,对自然主义的谬误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对自由主义的理念做出了进一步的澄清。自然主义的方法也是一种客观主义的方法,表现为一种物理主义、心理主义的形式。先验主义的方法则是一种回溯的方法,对于经验中的任何观念,人们都要回溯到产生那些观念的前提。对格林来说,这个前提就是有意识的自我。黑格尔将自我意识视作一种历史的主体间的概念,自我不再是康德的形式的非决定的先验自我,而是成为了具体的确定性的先验自我。在绝对精神的二元结构中,实体就是主体。在社会共同体的多元结构中,主体间的我就是一种我们。这样,康德的先验自我就被超越了。格林从黑格尔那里得到的主要观点是理性与精神,他将自然与历史当作一种精神的过程,并将这种精神称之为自我区分、自我追求的永恒意识,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这种永恒意识的体现。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具体普遍性概念的本质,它类似于一种扩展了的人类普遍心灵,它是实在的形而上学的前提,也是所有知识的前提,它不能通过自身之外的原因得到解释。格林认为永恒意识建立在一种终极的共同的善的基础上,它的主旨是对于一种应然状态的追问,对于一种真正的善的本质直观,也是对于他者意识的一种承认,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超越。它是通过参与的方式来实现的。人的理性对必然性来说不是一种被动的镜像,而是一种能动的构造。人的自由也不只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而是一种积极的实现,是一种不断超越自在之物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一种社会互动和社会承认的过程。这样,人就能够超越内在的我,建立起一种与外部生活的关系。自我不再是认识论语境中的抽象的自我,而是一种共同体语境中的具体的自我。对格林来说,只有在一种精神的共同体中,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格林与经验论的关系
  • 第二节 格林与先验论的关系
  • 第三节 格林与基督教的关系
  • 一、独断论与自由神论
  • 二、内在人与“道成肉身”
  • 第四节 格林与自然主义的决定论
  • 一、自然主义的谬误
  • 二、伦理学的危机与方法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认识你自己
  • 第一节 格林与伦理学的知识论传统
  • 第二节 格林与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
  • 第三节 格林关系理论中的先验思想
  • 一、具体的普遍性
  • 二、实在的先验性
  • 第四节 格林关于消极理性与积极理性的过程思想
  • 第二章 经验自我与先验自我的处境
  • 第一节 格林对洛克的外在关系的反拨
  • 第二节 格林对休漠的原子自我的解构
  • 一、消极的现象主义
  • 二、激进的先验主义
  • 第三节 格林与康德的哥白尼转向
  • 第四节 格林与康德对于自我客观化的理解
  • 一、知性为自然立法
  • 二、知性为自由立法
  • 第三章 问题的分析:自我意识与永恒意识
  • 第一节 格林与黑格尔的我思原则:我就是我
  • 第二节 格林与黑格尔的我欲原则:我就是我们
  • 第三节 格林与黑格尔的精神原则:实体自我的消解
  • 第四章 自由意志与自我决定
  • 第一节 自由的本质与对象
  • 一、自由与必然
  • 二、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
  • 三、自律与他律
  • 第二节 意志的动机与决定
  • 第三节 意志与理性的和谐
  • 一、纯粹意志与经验意志
  • 二、意志、理性与欲望的统一
  • 第五章 问题的超越:善的本质直观
  •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善的概念
  • 第二节 普通的善与道德的善
  • 第三节 格林对于善的循环解释
  • 第四节 自我与他我的和谐:共同的善
  • 第六章 人的自我实现
  • 第一节 自我实现与社会承认
  • 一、自然权利
  • 二、社会承认
  • 三、自我实现
  • 第二节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
  • 第三节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 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互动关系
  • 二、格林与伯林关于自由的共同语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果性理论在康德思想教学中的意义——评《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
    • [2].康德谎言禁令中的困难、批评与解释[J]. 哲学动态 2020(01)
    • [3].论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J]. 理论界 2019(12)
    • [4].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6)
    • [5].论康德的法权概念[J]. 河北法学 2020(05)
    • [6].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7].试论康德伦理学的“社会向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浅谈康德因果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9].作为自由否定性表现的康德技巧概念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0)
    • [10].康德道德原则何以具有实践性[J]. 齐鲁学刊 2020(04)
    • [11].自我意识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康德到马克思[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7)
    • [12].论康德对道德狂热主义的批判[J]. 道德与文明 2020(05)
    • [13].康德论人的尊严——兼论尊严的可丧失性问题[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01)
    • [1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康德问题”[J]. 理论探讨 2020(05)
    • [15].论康德早期自然探索对“上帝存在”的否定[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3)
    • [16].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8(02)
    • [17].前批判时期哲学的奠基——康德《活力的真正测算》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8].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9].以佛教释康德:梁启超的康德观探析[J]. 东方论坛 2018(05)
    • [20].论康德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1].康德认识论及伦理学视角下的“形式”和“质料”[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从世界公民的观点能看多远的历史?——重新梳理有关康德历史哲学的争论[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8)
    • [23].康德的哲学思想初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5)
    • [24].论康德道德神学对心灵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5].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J]. 学术研究 2017(10)
    • [26].康德的国际伦理法则[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0)
    • [27].重构中的知识与对象——论康德对理性知识的考察[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 [28].康德论对动物的间接义务[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9].“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理性的私下运用”辨析——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J]. 名作欣赏 2015(02)
    • [30].康德的“物自身”辨正[J]. 世界哲学 2013(06)

    标签:;  ;  ;  ;  

    自我、自由与和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