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意识论文-张舒婷

顺从意识论文-张舒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顺从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无违即孝

顺从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舒婷[1](2019)在《顺从与认同:中国古代顺民意识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夏文明绵延千年却从未中断有赖于总体安定的社会环境,这缘于中国古代先民脑海中的顺从意识和对这种意识的强烈认同。顺从意识的形成是在先民对自然的探索、对封建专制王朝的适应和对家庭意志的遵循中逐步成型并愈加稳固的,它表征着中华民族早期的生存经验与生活智慧,今人在继承这种先民智慧时应当做到有所顺、有所弃。(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卢军,潘凤君[2](2018)在《顺从与反叛:从《微神》的颜色叙事看“五四”男性意识的交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神》是老舍存世较少的一篇涉及个人情感世界的短篇小说,在松散自由的结构和平淡细腻的语言中,作者以不同色系和浓淡的颜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贮存于他内心的斑驳又狂乱、平静又奔腾的艺术世界。颜色的激烈交战实则内蕴着老舍本人内心深处男性意识的冲击,对强大的男权世界和伦理约束的顺从与反叛,为文本涂抹了强有力的对比色彩。从《微神》的颜色与老舍个人情绪感受的对应来审视文本,作者在"五四"时期男性意识的更新、对峙与坚守表现得愈发真实。(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赖丹琪[3](2017)在《顺从、抵制、逃离——《乞女》中的权力话语凝视与女性主义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乞女》中权力话语的凝视策略,可以发现男权话语与理性话语通过帕特里克和亨肖博士两个角色形成了共谋关系,压制了主人公罗斯的主体性意识。罗斯表现出对权力话语既顺从又抵抗的矛盾态度:一方面,罗斯内化了权力话语的凝视方式,并未能完全从男性权力话语中逃脱出来;另一方面,罗斯对男权-理性话语进行了抵制,并以戏剧化的"反常"言行、女性身体书写实践消解了男性/女性、理性/疯癫的二元对立结构。随着叙述的推进,如何逃离话语权力的操纵,实现人与人最初关系的回归,成为罗斯"灵悟"的契机。(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喻肖青[4](2017)在《顺从到独立—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波特的主要声誉在于她的短篇小说,由于其细腻的笔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总能用较短的篇幅小成功的呈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因而也被公认为文体家。1966年,凯瑟琳?安?波特因其着名的《短篇小说集》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该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27篇短篇小说,以米兰达的视角进行叙述的短篇小说共有九篇,其中由《老人》,《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和《旧秩序》构成。该米兰达短篇系列小说主要以美国南方为故事背景,对米兰达的家族的生活和人物进行了描述。小说以主人公米兰达的眼光,对米兰达的祖母索菲亚,姑妈伊娃,艾米和米兰达本人共叁代女性人物的生活经历进行了回忆式的叙述。该短篇集自出版以来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外评论家们纷纷用不同的理论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从小说主题角度而言,不乏有死亡主题研究,自然主义主题研究以及女性主义主题研究。由于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女性意识较突出,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中有较多集中于生活在旧南方的女性人物在追求新秩序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阻碍,在现实与理想中苦苦挣扎,在男权社会里寻求独立与自由中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尽管对凯瑟琳?安?波特小说的女性主义主题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主要集中于某一篇小说中的某个女性人物进行研究,探索女性在在男权社会下的生活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将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以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形成以祖母索菲亚,姑妈艾米和伊娃,以及米兰达叁代女性人物的人物链。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背景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景,浅析叁代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中各自的生存状态,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进程极其发展。进而更深刻的了解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极其对创作的意义。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凯瑟琳?安?波特的个人经历,主要着作以及国内外对其小说研究现状。对米兰达系列小说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意图和角度,试图以波特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探究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第二章介绍了第一次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源和发展,阐述了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所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女性的政治权力,女性摆脱家庭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女性对性解放的渴望。虽然波特本人对女权主义运动未公开表达她的立场,但通过其个人信件和婚姻经历,可以清楚的了波特对于政治权力,经济独立和性自由的渴望。波特的这样意识对其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其小说中也无处不弥漫着女性意识色彩。第叁章分别对米兰达家族中祖母索菲亚以及姑妈伊娃和艾米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细致的描写,试图揭示美国南方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状态及该时期的女性自我意识观念。第四章追寻了米兰达的成长道路,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成长为新时期的独立新女性,米兰达经历了绝望的婚姻,死亡之神的触摸以及战火的洗礼。这一切都让米兰达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和追求独立的重要性。第五章结论部分。米兰达家族女性从顺从男权社会价值观,到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到最后的离开家庭自我独立追求自由。这个过程即是米兰达家族女性意识觉醒艰难发展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女性追求性别身份和独立自主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结合波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美国女权运动发展进程,分析不同时期米兰达系列小说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从顺从到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对探索波特本人的女性意识观念和进一步理解其小说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田欣,王丽丽[5](2016)在《顺从到独立的意识觉醒——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社会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东北农村女性作为成长、生活在黑土地上的精灵,以其温柔朴实的传统美德、顽强的性格特征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她们带着淳朴的黑土情结,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本文着重分析了东北农村女性形象的演变,深入阐述形象演变的原因,并希望每一位女性都收获幸福的生活。(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6年18期)

李淼[6](2016)在《在顺从与抗拒之间:流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权利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青少年长期游离在城市边缘,由于被城市的义务教育体系排除在外,他们只能寄身于处在灰色地带的打工子弟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经受由素质评价话语加剧的不平等。在"勤奋决定论"的进一步作用下,他们无法逃离由不公的教育体系带来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徘徊在城乡之间的松散群体,流动青少年也不具备与不公对抗的阶级意识,在顺从与抗拒的矛盾之中,他们唯有在既有制度框架的安排下艰难生存。(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6年03期)

陈彦均[7](2015)在《顺从的反抗者——齐泽克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批评与文本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阿尔都塞到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经历着从幻觉到幻象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批判也由"症候式读解"朝向"穿越幻象"而发展。作为理论的实验场,意识形态批评始终在电影文本的细读层面保持着充沛的活力,如果说"症候式读解"使电影得以发挥介入社会现实的功能,那么"穿越幻象"的存在则不但导致了批评自身的复杂,而且在此复杂中我们确知了意识形态的真相。(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莉[8](2014)在《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拾穗者》与《反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更迭,随着劳动对象的不同,主要的劳动生产者的性别也不同,男女地位也不断变化。在进入父系社会后,由于社会的发展,男性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男女地位变得严重的不平等,渐渐的变成一种无意识的顺从与传统。但在当今这个时代,劳动对象多样化,生活产业、行业多样化,女性的聪明才智、能力越来越凸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西方的绘画《拾穗者》与《反抗》两幅画中,可以很好的看出,女性地位的改变及意识觉醒与增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4年06期)

尹晓宁,赵江涌,李斌[9](2014)在《顺从、压制与反叛、自我意识觉醒——解读《奥多芙的神秘》中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解读《奥多芙的神秘》中女性的恐惧、绝望与反抗、渴望,揭露出当时女性在男权主义社会所遭受到的迫害,同时描述她们内心对婚姻、财产自由等男性所占有的权利的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无奈和恐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男权主义社会,女性对受欺压凌辱的反抗与斗争。本文从哥特小说的特点和女性主义的主题来研究,同时通过对本小说作者的研究,更进一步挖掘哥特式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4年17期)

李勇[10](2014)在《反抗与顺从-解读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第一部"威塞克斯"长篇小说,哈代的《远离尘嚣》自1874年发表以来一直享誉世界文坛。小说中"芭丝谢芭"这一女性形象是哈代女性主义观念的鲜明体现和代表人物。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女主人公从反叛到无奈接受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进而来了解哈代的女性主义观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2期)

顺从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神》是老舍存世较少的一篇涉及个人情感世界的短篇小说,在松散自由的结构和平淡细腻的语言中,作者以不同色系和浓淡的颜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贮存于他内心的斑驳又狂乱、平静又奔腾的艺术世界。颜色的激烈交战实则内蕴着老舍本人内心深处男性意识的冲击,对强大的男权世界和伦理约束的顺从与反叛,为文本涂抹了强有力的对比色彩。从《微神》的颜色与老舍个人情绪感受的对应来审视文本,作者在"五四"时期男性意识的更新、对峙与坚守表现得愈发真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顺从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张舒婷.顺从与认同:中国古代顺民意识探微[J].文化学刊.2019

[2].卢军,潘凤君.顺从与反叛:从《微神》的颜色叙事看“五四”男性意识的交战[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3].赖丹琪.顺从、抵制、逃离——《乞女》中的权力话语凝视与女性主义意识[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

[4].喻肖青.顺从到独立—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江西师范大学.2017

[5].田欣,王丽丽.顺从到独立的意识觉醒——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J].读书文摘.2016

[6].李淼.在顺从与抗拒之间:流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权利意识[J].文化纵横.2016

[7].陈彦均.顺从的反抗者——齐泽克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批评与文本读解[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

[8].李莉.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拾穗者》与《反抗》为例[J].文学教育(中).2014

[9].尹晓宁,赵江涌,李斌.顺从、压制与反叛、自我意识觉醒——解读《奥多芙的神秘》中的女性意识[J].语文建设.2014

[10].李勇.反抗与顺从-解读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4

标签:;  ;  ;  

顺从意识论文-张舒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