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华裔美国文学是一部殖民,后殖民,同化与反殖民的历史,它涉及的主题探讨了处于边缘化危险的民族所关心的诸多问题,如:主流社会同化,接受主流文化的一代与上一代的关系,文化身份,性别身份等,因此在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迄今为止,除早期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描绘外,华裔美国文学可分为六个部分:早期移民作家作品,第二代移民自画像,描绘中国城,寻找新的自我形象,多重视角多重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三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相关人物,详细分析和列举了东方主义中构建、内化和解构华裔刻板映像的三个阶段。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通过文学作品和传媒等主流话语权来界定华裔的刻板映像,即在性别,族裔,国家和社会四个层面的刻板映像。其次,通过华裔美国作家刘裔昌的作品《父亲与光荣的后代》中儿子与父亲被美国社会同化的经历分析了在美国将华裔当做模范少数裔代表的背景下,华裔是如何内化刻板映像的,即通过否定其中国身份和完全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一种内化是对西方人强加在东方人外表要求以及生活习惯等外部的刻板印象的一种逆反映,即在美第二代移民希望通过模仿美国生活方式,语言和其他一切美国化特点来赢得美国的接受。然而这种否定自身族裔身份的作法依然无法赢得美国的接受,在《父亲与光荣的后代》中,儿子毕业于名校却无法在白人经营的公司找到一份工作,最后仍然去从事与中国问题研究有关的工作,也表明了其并没有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与本土的美国人的差异性依然存在。另外,在赵建秀的作品《甘加丁之路》中,华裔男性作家试图通过利用传统中国故事人物和故事来重建华裔父系英雄体系,然而赵建秀在反对西方主流社会将亚裔男性女性化的同时,却内化了很多美国式思维甚至是负面思想,比如西方男性主导社会思想,嗜血好战,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在另一方面却误读了中国传统故事及人物的文化内涵。因此,赵建秀虽然在反对刻板映像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却也内化了西方思维,这着重表现在其改写的中国传统故事人物及情节其本质是西方的人物及神话。所以,本文借此分析了华裔美国人内化刻板映像的第二阶段,即内化西方主流文化的过程。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作品《蝴蝶君》在解构东方主义中的刻板映像的尝试,其通过倒置性别和东西方刻板映像揭露西方对东方刻板映像的虚构性以解构西方的中心地位。另外,本文揭示了西方自恋情结在解构西方霸权话语的作用,由于西方过分依赖和相信其强者和凝视者的地位,致使其迷恋上了虚假的优越性以至于无法看清真实情况,导致了其主导话语地位的丧失,从而解构了西方霸权话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东方主义”设计美学思维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启示[J]. 湖南包装 2019(06)
- [2].对欧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与超越[J]. 法学评论 2020(02)
- [3].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读书 2020(07)
- [4].他者的幻相:走出法律东方主义的逻辑陷阱[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5].《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J]. 交大法学 2017(03)
- [6].“想象”他者与“虚构”自我的学理表达——有关《法律东方主义》及其中国反响[J]. 交大法学 2017(03)
- [7].“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J]. 华文文学 2017(05)
- [8].解析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艺术品鉴 2020(09)
- [9].论《逃离德黑兰》中的“东方主义”[J]. 校园英语 2016(32)
- [10].《黑暗之心》中的“无声”[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1].看不见中国:帝国视野与法律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2].组稿人絮语[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3].论法律与东方主义[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4].法律东方主义话语中的中国与美国[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5].何须浅碧深红色?——由《法律东方主义》展开[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6].法律东方主义的醒与迷——评络德睦新著《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17].浅析《扶桑》中的“他者”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18].《野草在歌唱》中的种族意识[J]. 北方文学 2017(20)
- [19].超越"西方的东方"——评《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0].东西方相遇之话语与现实:《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札记[J]. 人大法律评论 2017(01)
- [21].法律东方主义[J]. 人大法律评论 2014(02)
- [22].从萨义德与《东方主义》看后殖民翻译[J]. 作家 2010(24)
- [23].夹缝中的生存与成长——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中的华人形象[J]. 山花 2011(18)
- [24].中国问题对“东方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潜能[J]. 文艺争鸣 2018(07)
- [25].从褒扬到贬损——东方主义对于中国形象的论述[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6].自我东方主义?丽江旅游形象的想象与建构[J]. 旅游学刊 2018(09)
- [27].“黄色”蝴蝶的挣扎与困境——《蝴蝶君》中的东方主义内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7)
- [28].浅析平面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J]. 大众文艺 2015(12)
- [29].对《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再思考[J]. 作家 2010(18)
- [30].浅析“东方主义”理论[J]. 青春岁月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