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肌电分析

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肌电分析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尝试将肌电技术运用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中,从而测量出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物电情况,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肌电的变化情况,为运动员在以后日常训练中技术诊断和肌肉力量训练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成绩。研究方法:采用芬兰产的MuscleTesierME6000便携式8导肌电仪对10名优秀运动员进行现场完整背向滑步推铅球过程中的肌电数据采集,运用Megawin肌电分析软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内容: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阶段的表面肌电图谱;各肌肉肌电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肌肉肌电活动的均方根振幅平均值;肌肉肌电活动的积分值;所测肌肉在整个动作阶段的贡献率。研究结果:1最后用力准备部分肌电分析发现右三角肌、右斜方肌、右前胫骨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肌肉肌电活动开始顺序先后为:右三角肌、右斜方肌、右前胫骨肌→左股二头肌→右胸大肌、右股直肌→右肱二头肌→右桡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最后结束放电,肌肉肌电活动结束顺序先后为:右肱二头肌→右股直肌→左股二头肌→右桡肌、右前胫骨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右三角肌、右斜方肌肌肉放电持续时间最长,肌肉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顺序为:右三角肌、右斜方肌→右前胫骨肌→右胸大肌、左股二头肌→右股直肌→右桡肌→右肱二头肌。2最后用力准备部分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肌电信号相对最稳定,肌肉肌电活动放电的同步化方面: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相对较大,右桡肌、右肱二头肌、左股二头肌次之,右股直肌、右前胫骨肌肌肉放电的同步化相对较低。3最后用力准备部分肌肉的贡献率情况:右三角肌、右斜方肌、右胸大肌最大,其次是左股二头肌、右桡肌、右前胫骨肌,最小的是右肱二头肌、右股直肌。4最后用力加速部分肌电分析发现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右前胫骨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肌肉肌电活动开始顺序先后为: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右前胫骨肌→右股直肌→右桡肌→右肱二头肌→左股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左股二头肌最后结束放电,肌肉肌电活动结束顺序先后为:右前胫骨肌→右肱二头肌→右桡肌→右股直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左股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肌肉放电持续时间最长,肌肉肌电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顺序为: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右股直肌→右桡肌→左股二头肌→右肱二头肌→右前胫骨肌。5最后用力加速部分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肌电信号相对最稳定,肌肉肌电活动放电的同步化方面: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肌肉放电的同步化程度较高,右肱二头肌、右桡肌次之,右股直肌、左股二头肌、右前胫骨肌放电的同步化相对较低。6最后用力加速部分肌肉的贡献率情况: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最大,其次是右肱二头肌、右桡肌,最小的是左股二头肌、右股直肌、右前胫骨肌。7在整个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斜方肌肌肉用力方面作用最大,同时右三角肌、右斜方肌在收缩速度、持续时间输出功率方面要求较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及肌电应用可行性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3 实际应用价值
  • 1.2.4 肌电应用的可行性
  • 1.3 研究思路
  • 1.3.1 本研究运动员肌电测试的肌肉选取
  • 1.3.2 肌电测试原理图
  • 1.3.3 本研究肌电测试时的工作流程
  • 1.4 文献综述
  • 1.4.1 推铅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 1.4.2 肌电图概述
  • 1.4.3 肌电图的国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1.4.4 肌电图的国内发展历史、现状及目前我国对铅球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测试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最后用力准备部分肌电特征分析
  • 3.1.1 最后用力准备部分各肌肉肌电活动的时间顺序
  • 3.1.2 最后用力准备部分各肌肉所表现的均方根振幅平均值
  • 3.1.3 最后用力准备部分各肌肉的积分值、贡献率
  • 3.2 最后用力加速部分肌电特征分析
  • 3.2.1 最后用力加速部分各肌肉肌电活动时间顺序
  • 3.2.2 最后用力加速部分各肌肉所表现的均方根振幅平均值
  • 3.2.3 最后用力阶段加速部分各肌肉的积分值、贡献率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参考文献
  • 6 致谢
  • 7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少年铅球运动员持球技术的探讨[J]. 山西体育科技 2008(03)
    • [2].世界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表现的特征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3].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训练中“速度”训练策略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20(05)
    • [4].铅球运动中的物理原理研究[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8(16)
    • [5].浅谈铅球运动员柔韧训练方法之我见[J]. 田径 2018(10)
    • [6].中学男子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6)
    • [7].浅谈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选材[J]. 科技展望 2015(26)
    • [8].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6(02)
    • [9].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3)
    • [10].浅谈铅球运动员科学选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9)
    • [11].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期的训练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4(11)
    • [12].平衡训练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J]. 才智 2015(28)
    • [13].铅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分析[J]. 体育风尚 2020(04)
    • [14].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01)
    • [15].少年铅球运动员的选材[J]. 山海经 2016(12)
    • [16].青少年男子铅球运动员训练研究现状[J]. 人生十六七 2017(17)
    • [17].少年铅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的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7)
    • [18].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5)
    • [19].对少年铅球运动员选材指标的调查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6)
    • [20].铅球运动员上下肢肌肉力量的试验性研究[J]. 考试周刊 2009(29)
    • [21].学校铅球运动员训练方法初探[J]. 少年体育训练 2009(04)
    • [22].如何发展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力量[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03)
    • [23].青少年铅球运动员专项训练方法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9)
    • [24].浅析铅球投掷技术中的力学原理[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06)
    • [25].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03)
    • [26].铅球投掷过程中的物理学分析[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22)
    • [27].对河北省女子铅球运动员郭甜茜的身体功能训练策略研究[J]. 田径 2017(05)
    • [28].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综合监测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9)
    • [29].2015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5(12)
    • [30].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J]. 榆林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  

    我国男子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群表面肌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