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家庭生活的能源消费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广大农村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其家庭生活用能主要是以薪材、秸秆及煤炭为主。这种能源消费方式,不仅能源有效利用率低,而且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沼气作为调整内蒙古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的重视。而农户采纳行为对于沼气的推广影响重大,只有农户采纳了先进的沼气技术,才能将沼气潜在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户采纳沼气技术行为特点,研究农户采纳沼气的影响因素及其决策过程,并且结合内蒙古国贫县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比较调研地农户采用沼气技术与未采纳沼气技术、沼气使用长期户及短期户之间的能源消费差别;分析农户采纳沼气技术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利用Logit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农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的决策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沼气技术降低了农户在能源消费方面的支出,降低了生产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政府的沼气推广对农户采纳行为有导向作用;农户采纳行为受农村文化、农户的价值观念、农户所处的社会阶层、农村基层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文化素质、农户自身对新技术的态度农户受教育年限、该农户是否为村干部替代能源价格以及能源储量等因素的影响;农户采纳行为决策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对能源消费的基础认知;采纳沼气技术需要和欲望;农户对沼气技术信息的搜寻与评价;沼气技术的选择与采纳;采纳的评价反馈及下一轮决策。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苏淮安市农村沼气建设效应与合理利用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29)
- [2].垃圾焚烧炉沼气入炉系统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1)
-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10)
- [4].什么是沼气?[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9(12)
- [5].推动农村沼气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措施[J]. 农家参谋 2020(06)
- [6].新农村沼气应用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6)
- [7].瑞士生物沼气直接甲烷化技术进入实用阶段[J]. 世界石油工业 2019(05)
- [8].农村沼气助力乡村振兴——以寿县沼气发展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9].户用沼气的日常管理及安全使用[J]. 河南农业 2017(13)
- [10].漾濞县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1)
- [11].浅谈农村沼气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 [12].浅议中国农村沼气供给侧改革[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5)
- [13].朱鹮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沼气使用意愿研究——基于陕西洋县沼气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沼气 2017(01)
- [14].印尼发明沸石过滤器提高沼气质量[J]. 上海节能 2017(02)
- [15].沼气,养猪行业的好伙伴[J]. 兽医导刊 2017(11)
- [16].沼气提纯生产生物甲烷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J]. 现代农业 2017(06)
- [17].浅谈农村沼气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农业 2017(06)
- [18].农村沼气建设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的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05)
- [19].沼气建设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J]. 南方农机 2017(11)
- [20].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09)
- [21].新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初探[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08)
- [22].从“农户沼气”到“产业沼气”是趋势[J]. 北方牧业 2017(15)
- [23].云南省沼气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 中国沼气 2017(04)
- [24].沼气提纯中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25].沼气输气管道故障探析及排除技术[J]. 农业灾害研究 2017(Z1)
- [26].基于模糊层次法的沼气净化工艺优化的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7(10)
- [27].清流县户用沼气发展利用现状及对策措施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9)
- [28].农村沼气的净化模式浅谈[J]. 福建农业 2015(08)
- [29].浅谈当前农村沼气使用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0)
- [30].浙江省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