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兔子 ——“兔子四部曲”的主体性分析

失衡的兔子 ——“兔子四部曲”的主体性分析

论文摘要

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是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里丁镇,父亲是镇上的中学老师,母亲热爱艺术,经常进行创作。这使得厄普代克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中学就开始创作并给当地的报纸杂志投稿。1950年厄普代克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供职于《纽约客》,由于城市的空气对他皮肤病的治疗不利,两年后他就离开了纽约搬到乡下,专心写作。厄普代克出版的作品将近六十部,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其中就长篇小说就有22部,其作品曾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两度获得国家图书奖以及欧·亨利奖等众多奖项。“兔子四部曲”,即《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为厄普代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历时三十年完成,它正是以“兔子”哈里一生对自我与自由的主体性追寻为主线,用“兔子”的主体性追寻呈现出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兔子”为代表展现了在社会价值观嬗变下美国中产阶级矛盾的生活状况,探寻人的灵魂现状和救赎途径。本文绪论部分首先简单介绍约翰·厄普代克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介绍国内对厄普代克极其“兔子四部曲”的研究情况,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及论文框架。第一章主要将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体性放到主体性思想体系和其在西方小说发展过程中考察,介绍“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体性思想及主体性的理论渊源。第一部分追溯了主体性的渊源和明确了主体性的概念。第二部分简单回顾西方小说中对人的主体性的探索;第三部分概括性地分析“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体性。本论文的重点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本文根据“兔子四部曲”四部书的构书特点和厄普代克的写作特点,从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在世界由外而内地对人的主体性的塑造,第二阶段是以人本身为基点对外在世界的改造和开拓来对主体性自由的追寻。以这两个阶段为根据结构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的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社会关系、外部环境和主体性的交互影响,最终对主体的改造和塑造。根据重要程度主要探讨和兔子相关的四个方面:社会规训、家庭关系、宗教信仰和性爱。第一部分探讨社会规则对兔子的束缚和塑造,兔子在社会规训之下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主体行为去追寻主体自由。第二部分探讨在家庭关系中,兔子如何从家庭的多重身份中获得存在感,这些关系又对兔子的主体自由追寻有何影响。第三部分探讨在宗教信仰中兔子的态度转变,转变过程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最终对兔子的主体追寻有何作用。第四部分探讨兔子在性爱这种本能欲望中如何达到本能和精神的统一,是否能将感官的刺激和自我存在感有效结合去达到主体的自由。在兔子追求主体自由的过程中,他完成了外在四个主要因素对他主体性的塑造。第三章则主要探讨兔子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对这些塑造他主体性的外在关系进行改造和开拓。本章的线索是根据四部曲各部的特点,从兔子成长的过程来研究兔子对主体自由的追寻。第一部分探讨《兔子跑吧》中兔子的自我觉醒后要去追寻的理想和现实不断陷入困境的悖谬。第二部分探讨《兔子归来》中为何兔子吸取逃走的教训后调整主体行为回归家庭,却还是无法获得主体自由的原因。第三部分分析《兔子富了》在主体能力最强的时候却仍然无法突破自我意识和外在的束缚,实现主体自由的原因。第四部分探讨《兔子歇了》中兔子身体的死亡和主体性意识不死的关系。结语部分是对“兔子四部曲”中兔子对主体自由追寻的失败和挫折的总结和评价,主要是分析兔子一生追寻主体自由的失衡行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厄普代克及其"兔子四部曲"
  •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选题依据
  • 三、本文的主旨与框架
  • 第一章 :主体性渊源
  • 一、人的主体性概念和渊源
  • 二、西方小说对人的主体性的探索
  • 三、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体性
  • 第二章:"兔子"的主体性塑造
  • 一、社会中的规训与自由
  • 1. 社会规训
  • 2. 追寻自由
  • 二、家庭中的责任与自我
  • 1. 与妻:爱与利益
  • 2. 与子:对立
  • 3. 与亲:最初的爱
  • 三、宗教中的虔诚与放纵
  • 1. 虔诚
  • 2. 放纵
  • 四、性爱中的刺激与存在
  • 1. 感官刺激
  • 2. 自我存在
  • 第三章 :"兔子"的主体性追求
  • 一、觉醒与困境
  • 二、放任与混乱
  • 三、物化与无为
  • 四、死与不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失衡的兔子 ——“兔子四部曲”的主体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