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佰卓(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14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97-01
颅脑损伤在平时比较常见,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但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则居第一位[1]。
颅脑损伤后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在恢复期采取适当的心理康复措施,有助于患者消除因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能够使其配合医护人员诊治,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早日恢复或接近正常的生产、生活有重大意义。体会如下: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颅脑损伤后,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甚至烦躁症状,有的病人会打骂别人或者毁坏东西,病人出现这样的心理反应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作为我们医护人员除了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要考虑到病人所面临的挫折的严重性,又要考虑病人本身的性格,设身处地的为病人在着想,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我们要注意我们自身表情、姿态、眼神等无声语言的表达方式,让病人充分感知到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取得病人的信任,充分理解病人由于外伤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失落感、自卑感等状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适时的关心、同情、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能逐渐面对现实,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增强病人的信心。
2.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支持对病人的应激起缓解作用,对维持一般良好情绪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2]。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心理危害的危险度可达43.3%,是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3]。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已护理人员应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合作,妥善帮助病人解决一些后顾之忧,让家属和社会都对病人起积极的支持作用。
2.出院指导与随访
颅脑损伤患者大多留有后遗症,如瘫痪、失语等,其康复和长期的功能锻炼主要在家庭。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细致的出院指导,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和康复锻炼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经常电话或入户随访,对病人的心理康复进行指导。
颅脑损伤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多数有精神或躯体方面的缺陷,部分有身体方面的残疾或认识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生活能力,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康复,会使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逐渐独立生活,早日重返社会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莘主编.神经疾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0.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
[3]卢美秀.郑绮.林佳静.护理理论与应用.伟华书局有限公司.1998.26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