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外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 ——以“理”为中心的考察

论海外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 ——以“理”为中心的考察

论文摘要

海外欧阳修研究从研究视域看可分为全景式、局部式与分散式。海外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成果虽较有限,但笔者通过对上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相关文献搜集和梳理,可知海外学界欧阳修研究在时间传承上并未间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美国学者刘子健、刘若愚为代表;起始于八十年代至今仍有新成果问世的美国学者艾朗诺;近十余年以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以及目前活跃于日本学界的中轻年学者。国外学者在欧阳修研究领域多有建树,他们在相关的欧阳修研究著作中或采用新的方法论,或提出不同于前人的新见解。在对海外汉学界欧阳修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后,我们发现研究文献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欧阳修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基于对20世纪后半叶来海外汉学界欧阳修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梳理,拟以“理”为核心研究点,对海外学界欧阳修研究作再研究,以期为国内欧阳修研究提供某些借鉴。欧阳修一生的学术与文学贡献,集中在“经学变古”、“斯文正道”、“诗词宋调”等方面。笔者以“理”为核心轴对海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将海外学者的研究欧阳修的基本观点归结为:欧阳修是“理学”的开启者,欧阳修学术视野中的“理”是人情之“理”、人事之“理”;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复兴运动,是其“理”(道)与“文”合一之实践;欧阳修的诗歌表现了士人生活的“理”趣,词作彰显了词人“理”与“情”的张力。近年来,海外研究者进一步讨论了欧阳修作为仕人为“公”与私人享“私”的两面性,文中对此也略有阐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理学”、“道学”及“新儒学”概念辨析
  • 第一节 “理”的词义与哲学含义
  • 第二节 “理学”、“道学”、“新儒学”概念辨析
  • 第三节 以“理”为中心的考察
  • 第二章 “理学”的开启者
  • 第一节 开启以义理治经之风尚
  • 第二节 人情之“理”与人事之“理”
  • 第三节 经义的一元化与多元化
  • 第三章 “理”与“文”、“道”
  • 第一节 斯文正道与文道合一
  • 第二节 古文文本研究
  • 第四章 诗中的“理”与“趣”及词中的“理”与“情”
  • 第一节 诗歌中的“理”与“趣”
  • 第二节 词作中“理”与“情”的张力
  • 第三节 “公”与“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美汉学界的冰心文学研究述略[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6(01)
    • [2].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3].新批评派与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4].近年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古代学派的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3(03)
    • [5].清末耶稣会汉学家与欧洲主流汉学界关系考论[J]. 基督宗教研究 2019(01)
    • [6].英美汉学界对《庄子》“自我”观念的研究管窥[J]. 文化学刊 2014(05)
    • [7].当代俄罗斯汉学界对鲁迅的接受与研究[J]. 西伯利亚研究 2020(01)
    • [8].德国汉学界对辜鸿铭的接受[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9].阎宗临与法国汉学[J]. 史学理论研究 2017(02)
    • [10].美国汉学界中国公案小说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文学中的法律”问题为中心[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3)
    • [11].亲切的中国经典和陌生的中国当代文学:俄国汉学界的矛盾[J]. 广东社会科学 2015(05)
    • [12].美国汉学界明清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11)
    • [13].德国汉学界对《论语》核心概念的研究——以“仁”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6(02)
    • [14].王国维的治学与日本汉学界[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5].释古与疑古——19世纪西方汉学界的“古史辨”[J]. 史林 2015(04)
    • [16].从文学角度谈欧美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J]. 国际汉学 2019(01)
    • [17].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 [18].汉学界的五个《二十四诗品》英译本[J]. 人文杂志 2016(02)
    • [19].法国汉学界巴金研究历史语境变迁[J]. 贵州社会科学 2013(11)
    • [20].身份、图像与世界:英语汉学界西王母研究的路径[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1].新耶稣会与法国主流汉学界的互动探析[J]. 国际汉学 2019(03)
    • [22].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述评——以华裔族群为中心[J]. 云梦学刊 2012(01)
    • [23].美国汉学界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述评[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01)
    • [24].印度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8(04)
    • [25].反思《大分流》——从西方汉学界的问题意识转变谈起[J]. 国际公关 2019(08)
    • [26].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仁”的哲学诠释[J]. 学术交流 2015(06)
    • [27].论美国汉学界的萧军研究[J]. 作家 2011(20)
    • [28].新儒学思潮与美国汉学界的现代文学研究路向——兼论“被压抑的现代性”命题的提出[J]. 当代文坛 2013(02)
    • [29].丁龙的视野[J]. 读写月报 2016(28)
    • [30].英美汉学界中《庄子》之“浑沌”涵义四解[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8)

    标签:;  ;  

    论海外汉学界的欧阳修研究 ——以“理”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