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和地下水受到的有机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曝气法(AS)和土壤气相抽提(SVE)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重要原位土壤修复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AS和SVE的数值模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数值模拟的理论模型分为集总参数模型和多相渗流模型两大类。多相渗流模型能够给出污染物运移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实用性更强。本文研究中基于多相渗流模型,对AS和SVE修复过程进行模拟。本文首先阐述了多相渗流和溶质运移的机理,以前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选取AS和SVE核心物理过程,包括水和气的渗流、污染物随水和气的运移及其在水和气之间的转移等,建立了两相渗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文中以大坝渗流和SVE为例,对单相渗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气饱和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同其他计算方法或实测结果吻合得较好。为了验证两相渗流模型的实用性,文中对AS的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模拟。模型对影响区域的模拟与试验结果符合得很好。通过对曝气影响区域的主要参数的分析本文得出:曝气压力增加,影响区域会迅速增大;考虑空气可压缩性对于影响区域大小影响不大,但是空气速率的计算结果会增大。本文对AS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过程进行了模拟。从模拟结果来看,AS的影响区域内的污染物可以较快去除。影响范围之外的区域,AS作用有限,主要靠污染物的自然降解去除。参数分析表明提高曝气压力对于提升曝气法的去除效果有显著作用。文中利用模型对AS和SVE联合作用进行分析,SVE的主要作用区域在非饱和区,对于地下水内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影响很小。研究表明,两相渗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是模拟AS和SVE的有效方法。文中提出的数值模型与AS试验的结果符合得很好,也能够描述污染物去除过程。本文的模型中未考虑有机污染物自由相的渗流和挥发等过程,可以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下水污染现状
  • 1.2 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地下水修复过程的理论模型
  • 2.1 地下水修复过程的理论模型分类
  • 2.2 多相渗流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 2.2.1 多相渗流模型对两相渗流过程的模拟
  • 2.2.2 考虑NAPLs的运移、相间质量交换等过程的多相渗流模型
  • 2.3 已有商业软件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相渗流与污染物运移的耦合理论及实现方法
  • 3.1 多相渗流的基本理论
  • 3.1.1 多相渗流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 3.1.2 土壤性质
  • 3.1.3 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基本理论
  • 3.1.4 溶质运移与转化的基本理论
  • 3.1.5 NAPLs的相间转移
  • 3.2 两相渗流与溶质运移耦合过程控制方程推导
  • 3.2.1 本文模型中考虑的因素
  • 3.2.2 两相渗流流体运动方程
  • 3.2.3 溶质运移与交换模型
  • 3.2.4 两相渗流及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 3.3 其他数学模型简介
  • 3.3.1 “不完全多相渗流”数学模型
  • 3.3.2 考虑NAPL相的完全多相渗流模型
  • 3.4 数值方法
  • 第4章 单相渗流的数值模拟
  • 4.1 非饱和渗流
  • 4.1.1 理论模型
  • 4.1.2 边界处理
  • 4.1.3 大坝算例计算模型与参数
  • 4.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 气体单相渗流的模拟
  • 4.2.1 气体单相渗流的控制方程
  • 4.2.2 土壤气相抽提试验模型
  • 4.2.3 土壤气相抽提计算结果及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下水曝气过程的两相渗流模拟
  • 5.1 两相渗流的试验验证
  • 5.1.1 离心模型试验及结果
  • 5.1.2 数值模拟结果
  • 5.2 地下水曝气参数影响研究
  • 5.2.1 基准算例计算结果
  • 5.2.2 曝气压力的影响
  • 5.2.3 土体类型的影响
  • 5.2.4 是否考虑气体可压缩性的影响
  • 5.2.5 采用流量边界的影响
  • 5.3 地下水曝气瞬态过程模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AS 作用下污染物去除过程模拟
  • 6.1 计算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参数选取
  • 6.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6.2.1 水中污染物的变化过程
  • 6.2.2 曝气过程中水和气中的污染物交换速率变化过程
  • 6.3 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分析
  • 6.3.1 曝气压力的影响
  • 6.3.2 考虑污染物降解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AS与SVE联合作用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
  • 7.1 AS与SVE联合作用技术
  • 7.2 AS和SVE联合作用计算模型
  • 7.3 水饱和度分布
  • 7.4 污染物去除过程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阶梯曝气对城市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9(12)
    • [2].微曝气阻隔技术处理污染场地土壤气中苯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1)
    • [3].昼间曝气对河流的复氧效果浅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6)
    • [4].曝气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16(06)
    • [5].表面活性剂强化曝气二维模型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S1)
    • [6].精确曝气控制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和探索[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6)
    • [7].序批式静态沉降与序批式曝气沉降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9(06)
    • [8].中空纤维膜无泡曝气氧传质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01)
    • [9].曝气和射流的气泡分布与综合式泡沫分离效果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09)
    • [10].油田污水曝气预处理技术实验研究[J].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17(01)
    • [1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曝气调控技术实践与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22)
    • [12].浅谈精确曝气控制研究与应用现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S2)
    • [13].基于在线营养盐控制的污水处理曝气优化及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12)
    • [14].曝气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3)
    • [15].无泡曝气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6].臭氧水机曝气桶装置密封性改进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 2010(06)
    • [17].污水生化处理节能曝气研究[J]. 山西建筑 2008(05)
    • [18].精确曝气流量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 给水排水 2019(S1)
    • [19].曝气器的试验、仿真分析与优化[J]. 机械制造 2020(02)
    • [20].曝气技术在黑臭河道上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师 2020(05)
    • [21].曝气吹脱除嗅的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2)
    • [22].市政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模型应用现状及发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16)
    • [23].曝气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26)
    • [24].微曝气-生物活性炭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处理对比分析[J]. 科技传播 2013(12)
    • [25].压力曝气生物反应器固液分离系统研究[J]. 化工机械 2013(05)
    • [26].连续曝气下河水水质及睡莲生理响应的季节变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9)
    • [27].地下水污染曝气修复技术进展[J]. 水资源保护 2010(06)
    • [28].低强度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9(04)
    • [29].曝气汲水技术用于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7)
    • [30].微孔曝气管化学清洗及曝气效率恢复[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20(01)

    标签:;  ;  ;  ;  

    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