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诗之安居的可能性之在 ——作为人的诗之存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阐释

人的诗之安居的可能性之在 ——作为人的诗之存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阐释

论文摘要

思的方式,或思维的方式,或哲学的方式,或诗的方式,同时就是人的生存或生命状态的方式。西方形而上学在前苏格拉底的荷马、至巴门尼德时期,就是“存在”的自行敞开活动,是“存在”在原始的状态里的——“思-诗-存在”一体的有机性的生命本己方式。自柏拉图到黑格尔,形而上学逐渐被引入到由范畴构造的“逻辑体系”之中。现当代的哲学史家称其为“传统形而上学”或“传统哲学”。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客二分”的逻辑化思维方式,希腊早期的“存在”被遗忘了。其结果是存在与思与诗的分离以及人与自己的本质的分离。世界被主客二重化。理性的专制、技术形而上学的抽象、资本逻辑的统治、世界主体化、人的物化以及人被抽象化本身,不是作为“原因”出现的,而是作为传统形而上学对象化思维方式的“结果”而成为这样一个结果:世界形而上学化——世界世界化(海德格尔语)。作为这样一种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经达到了它“最极端的可能性”。即我们在“完成”的意义上称之为“终结”。但“终结”不是“结束”。克服主客二分、人与本质的分离,是哲学继续它的运思所要完成的使命性担当。马克思企图以实践的哲学解释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但终未能逃脱思辨哲学的阴影。当然,思辨哲学已不应再被简单的理解为传统的实体性哲学。海德格尔“因存在之被遗忘,而重提存在的任务”,是致力于将“思”与“诗”统一的“生存论的存在论”的哲学做为回到哲学自身的哲学。人自身的“历史性”生成的状态“这一度”,几乎是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共同的关注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思所展开的基本眼光和灵魂。唯当“存在”在,人的“诗意地安居”方成为可能。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引言:诗的兴起,灵魂的返乡
  • 一、深渊与上帝之死:告别哲学的一言不发
  • 二、诗的本质、使命和权利:语言对语言自身的说
  • 三、诗意的安居:幽灵向灵魂的返乡
  • 第1章 到底有没有一个绝对无条件者和我们为伴
  • 1.1 深渊与神圣者:问一问灵魂
  • 1.2 死亡与属人的死亡:问一问死亡本身
  • 1.3 诗之为何与诗之何为:问一问终有一死者
  • 第2章 形而上学的人性与人的形而上学性
  • 2.1 形而上学活动的人性根源
  • 2.2 形而上学的永恒主题——情理之争
  • 2.3 试探性的思考倾向
  • 第3章 “在”的历史性问询(Ⅰ):本质主义形而上学的幽灵
  • 3.1 时代的精神状况:精神的缺失——精神的幽灵
  • 3.2 人的两重性及其形而上学:人面对非人自我分裂
  • 3.3 传统形而上学:思的迷途——本质主义的自述
  • 3.4 海德格尔哲学应运而生:诗思相拥的高贵情感
  • 第4章 “在”的历史性问询(Ⅱ):后形而上学的幽灵
  • 4.1 海德格尔之“在”:深渊的幽灵
  • 4.2 马克思与“在”:原初的自由——异化——自由的复归
  • 第5章 “在”的深渊上“人”的自述:生命生存之澄明本身
  • 5.1 “生活世界”:一切事情的可能性之渊
  • 5.2 对生活世界中“族群”的生存论领会
  • 5.3 对生活世界中“情爱”本身的生存论领会
  • 第6章 形而上学的退守:形而上学的尊严
  • 6.1 哲学与生命同行
  • 6.2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途”
  • 6.3 回到古希腊哲学之纯粹性:“守道”
  • 结语:命名家乡
  • 参考文献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人的诗之安居的可能性之在 ——作为人的诗之存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