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栓柱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054400
摘要:“同课异构”理论最初源于皮亚杰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theory),意思是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课的结构、风格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教学内容相同而教学环节不同”的课。
关键词:地理教学、同课异构、应用、注意事项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进行研究。高中地理“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从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因人施教、因材定教,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自我设计,体现执教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独特理解与应用,寻找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兴趣特点,设计出学生好学的、教师好教的新颖的教学教案。
一、前言
什么是同课异构?其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遵循学科规律,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在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应用
首先,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一起分析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不同的观念在进行分歧与融合;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次,在“同课异构”的教学中最终成就了地理教师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教师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的切实体现。如果只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上好,那只是在治标不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确确实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学生开展,使他们在不断扩展视野,得到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同课异构”以“内容相同建构不同”的方式切实突破了学校单一的教学活动。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地理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三、应用同课异构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以同一内容为核心。“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其次,以行动研究为基础。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次,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要充分地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最后,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需要进而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地理的“同课异构”教学中,由于教学的不可预测,对所面临的“未来”一无所知,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尝试错误,通过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把总目标分成一系列子目标,例如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环节,针对某些环节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从而实现教学构想,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呈现出一节近似完美的地理课。
总之,课堂,是教师个性张扬的舞台,是学生多元发展的天堂,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地理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让教师、让学生、让学校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浪潮中实现共赢,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