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湿保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杏叶,多糖,吸湿,保湿
吸湿保湿论文文献综述
何杜朋,陈锦桃,崔旭兰,袁劲松[1](2019)在《银杏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银杏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和体外透皮吸收特性,为其抗氧化等护肤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称质量法测定银杏叶多糖在相对湿度(RH)43%、60%和81%环境下的吸湿率,以及在干硅胶环境下的保湿率。同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透皮实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银杏叶多糖的累积渗透量。【结果】(1)24 h银杏叶多糖在RH为43%、60%和81%条件下的吸湿率分别为27.5%、36.9%、47.2%,在干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63.6%。(2)1%、5%、10%浓度银杏叶多糖溶液的稳态渗透速率JSS分别为2.081、2.684、2.850μg·cm~(-2)·h~(-1),渗透系数Kp分别为28.89×10~(-5)、7.56×10~(-5)、4.11×10~(-5)cm·h~(-1),24 h累积渗透率分别为0.82%、0.23%、0.13%,体外透皮吸收规律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银杏叶多糖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性能及一定的经皮渗透性能,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肖珍,张莹[2](2019)在《山药多糖的吸湿、保湿及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山药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和体外透皮吸收率,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相对湿度43%和81%的条件下测定山药多糖的吸湿率,在干微粉硅胶营造的干燥环境中测定其保湿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山药多糖的稳态透皮速率、24 h累积渗透率和皮肤滞留率。结果:在相对湿度43%和81%条件下,山药多糖24 h的吸湿率分别为37.6%和48.4%,48 h的吸湿率分别为40.2%和55.3%,均低于海藻酸钠,高于甘油。在干微粉硅胶营造的干燥环境中,山药多糖在24 h和48 h的保湿率分别为24.8%和16.5%,均高于海藻酸钠和甘油。10%浓度的山药多糖溶液在改良Franz扩散池中的稳态透皮速率(J_S)为1.460μg·cm~(-2)·h~(-1),24 h累积渗透率为(1.87±0.31)%,皮肤滞留率为(0.60±0.10)%。结论:山药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和透皮吸收性。(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陈景斯,李奕彤,王晓佳,蔡延渠,黄晶晶[3](2019)在《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并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然后,以海藻酸钠为对照,在相对湿度43%、81%下测定48 h内吸湿率,在相对湿度34%下测定48 h内保湿率。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粉末粒径80目,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多糖得率5.42%。在相对湿度43%、81%下多糖吸湿率分别为30.5%、50.1%,在相对湿度34%下其保湿率为20.8%,与海藻酸钠接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乙醇提取吸湿保湿性能较好的油茶果壳多糖。(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5期)
喻宁波,石杰,邓杰,李国祥[4](2019)在《羧甲基甲壳素的均相合成及吸湿保湿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下将甲壳素直接溶于8%NaOH/4%尿素水溶液,以氯乙酸为原料,依据醚化反应原理均相合成了一系列的羧甲基甲壳素.通过IR和1H NM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羧甲基甲壳素吸湿保湿性能.结果表明:在均相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羧甲基甲壳素;且羧甲基的成功引入和多糖分子量对改善羧甲基甲壳素的吸湿保湿性能有着重要作用.在相对湿度为43%时吸湿率为17%,在干燥条件下保湿率为37%.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蔡婉静,刘少伟,李苒,秦天,施晓予[5](2019)在《乙酰化降解海带多糖的抗氧化、吸湿/保湿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降解和醋酸酐法联合处理海带多糖,制备得到乙酰化降解海带多糖,并对其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抗氧化性能及吸湿/保湿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醋酸酐法成功将乙酰基团引入降解海带多糖中,且乙酰化降解海带多糖的溶解能力较海带多糖得到明显提升,相对粘度较海带多糖明显降低;体外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均得到显着提高(p <0.05),其中总还原能力较海带多糖LP提高87.99%;吸湿能力得到提高,相对湿度为81%的条件下较普通海带多糖增长至25.4%,且所有海带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湿能力均优于常用保湿剂甘油。因此,超声降解和醋酸酐法联合处理,可以改善海带多糖理化性质,并显着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及吸湿/保湿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朱彬娜,孙佳颖,胡国盼,葛苗,鲍欢欢[6](2018)在《黄秋葵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秋葵多糖的保湿功能,利用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黄秋葵多糖进行吸湿、保湿性能以及化妆品保湿添加最适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RH为43%和81%条件下6 h内吸湿性大小顺序均为丙叁醇>黄秋葵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1~4 h的保湿顺序为丙叁醇>黄秋葵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在4~6 h期间壳聚糖保湿率逐渐高于黄秋葵多糖,但总体各样品保湿率均持续下降,其中黄秋葵多糖、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保湿率下降趋势逐渐缓和;黄秋葵多糖在浓度4%的水溶液中保湿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蔡延渠,董碧莲,邓剑壕,吕莉,朱盛山[7](2018)在《改良桃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改良桃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和体外透皮吸收效果,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以海藻酸钠和丙叁醇为对照,分别在相对湿度(RH)为43%、60%和81%条件下测定改良桃胶多糖的吸湿率,同时在RH 34%和干硅胶环境下测定其保湿率。(2)以大鼠离体皮肤为微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应用苯酚—硫酸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改良桃胶多糖累积渗透量。【结果】(1)改良桃胶多糖在RH 43%、RH 60%和RH 81%条件下48 h的吸湿率分别为54.5%、67.3%、81.5%,比海藻酸钠高、丙叁醇低;而在RH 34%和干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28.7%、26.5%,比海藻酸钠、丙叁醇高。(2)改良桃胶多糖的10 g/L、50 g/L质量浓度胶液的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1.297、0.688μg·cm~(-2)·h~(-1),透过率分别为5.44%、0.59%,二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桃胶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性能,且质量浓度越低,渗透速度越快。(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卜鑫,裴继诚,产慧芳,张方东,刘海棠[8](2018)在《基于分子修饰C-COS的高吸湿保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体系氧化壳寡糖制备了一种高吸湿保湿性羧基化壳寡糖(C-COS)。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FTIR和13CNMR考察了其分子间氢键的变化并进一步推测出吸湿保湿机理。结果表明:在C-COS的吸湿过程中,聚合物分子与水之间存在着分子间氢键作用力。C-COS分子上极性较强的羧酸根产生了新的氢键效应,结合升温红外中3363、1643 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减小和同样波数下吸收峰频率的蓝移以及溶胀红外中1643cm~(–1)处吸收峰强度的增加,确定了C-COS分子中羧酸根与水之间所形成的水合氢键(H—O—H···O—C==O)。另外,C-COS的保湿机理在于聚合物溶解在水体系中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聚合物-水网状结构,促使水分子以氢键的形式被牢牢地锁住在这种网状结构中。(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陈锦桃,蔡延渠,董碧莲,邓剑壕,朱志东[9](2018)在《原桃胶及其多糖提取物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原桃胶及其多糖提取物的吸湿保湿性能,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取水提醇沉、Sevage法制备桃胶多糖,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以海藻酸钠和丙叁醇为对照,分别在相对湿度(RH)43%、60%和81%条件下测定原桃胶、桃胶多糖的吸湿率,同时在干硅胶环境下测定其保湿率。结果 (1)原桃胶在RH43%、RH60%和RH81%条件下48 h的吸湿率分别为39.2%、43.6%、49.8%,比丙叁醇低,与海藻酸钠接近;而在干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16.6%,均比海藻酸钠、丙叁醇高。(2)桃胶多糖在RH43%、RH60%和RH81%条件下48 h的吸湿率分别为44.2%、51.8%、62.5%,比海藻酸钠高而低于丙叁醇;而在干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20.9%,均比海藻酸钠、丙叁醇高。结论原桃胶及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性能,且桃胶多糖的性能更佳。(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谷仿丽,姜雪萍,陈艳君,韩邦兴,陈乃富[10](2018)在《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应用干燥器控制湿度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体外吸湿(43%、81%)和保湿性能研究,应用皮肤水分测定仪对霍山石斛多糖进行人体皮肤保湿性能研究,应用家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进行霍山石斛多糖皮肤刺激性研究。结果显示:霍山石斛多糖体外吸湿率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对湿度43%、81%的吸湿率强弱为丙叁醇>霍山石斛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体外的保湿强弱为壳聚糖>霍山石斛多糖>海藻酸钠>丙叁醇,霍山石斛多糖在涂抹后6、8、12 h的人体皮肤保湿率显着高于丙叁醇保湿率,12 h显着高于海藻酸钠保湿率,与壳聚糖保湿率无显着性差异;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刺激值小于0. 5。表明霍山石斛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保湿性能,且无皮肤刺激性,具有开发为天然保湿剂的潜能。(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0期)
吸湿保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山药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和体外透皮吸收率,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相对湿度43%和81%的条件下测定山药多糖的吸湿率,在干微粉硅胶营造的干燥环境中测定其保湿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山药多糖的稳态透皮速率、24 h累积渗透率和皮肤滞留率。结果:在相对湿度43%和81%条件下,山药多糖24 h的吸湿率分别为37.6%和48.4%,48 h的吸湿率分别为40.2%和55.3%,均低于海藻酸钠,高于甘油。在干微粉硅胶营造的干燥环境中,山药多糖在24 h和48 h的保湿率分别为24.8%和16.5%,均高于海藻酸钠和甘油。10%浓度的山药多糖溶液在改良Franz扩散池中的稳态透皮速率(J_S)为1.460μg·cm~(-2)·h~(-1),24 h累积渗透率为(1.87±0.31)%,皮肤滞留率为(0.60±0.10)%。结论:山药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湿性和透皮吸收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湿保湿论文参考文献
[1].何杜朋,陈锦桃,崔旭兰,袁劲松.银杏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陈肖珍,张莹.山药多糖的吸湿、保湿及体外透皮吸收特性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
[3].陈景斯,李奕彤,王晓佳,蔡延渠,黄晶晶.油茶果壳多糖乙醇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J].中成药.2019
[4].喻宁波,石杰,邓杰,李国祥.羧甲基甲壳素的均相合成及吸湿保湿性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蔡婉静,刘少伟,李苒,秦天,施晓予.乙酰化降解海带多糖的抗氧化、吸湿/保湿性能探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朱彬娜,孙佳颖,胡国盼,葛苗,鲍欢欢.黄秋葵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
[7].蔡延渠,董碧莲,邓剑壕,吕莉,朱盛山.改良桃胶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8].卜鑫,裴继诚,产慧芳,张方东,刘海棠.基于分子修饰C-COS的高吸湿保湿机理[J].精细化工.2018
[9].陈锦桃,蔡延渠,董碧莲,邓剑壕,朱志东.原桃胶及其多糖提取物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
[10].谷仿丽,姜雪萍,陈艳君,韩邦兴,陈乃富.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