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与全省乃至全国整体情况一样,但温州农业在时间序列上的萎缩趋势更明显。然而,由于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因此其仍具有“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和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性。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除需要对农业领域继续适度加大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现有农业发展潜力、发挥各种要素的效率。本研究通过对温州农工商各部门间、财政支农以及农业部门内的各投入要素进行产出效率的测算,并对造成各产出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各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温州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论文主要完成了三方面研究:一是基于SNA式UV表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温州农工商等部门的技术经济系数;二是建立了温州财政农业投入产出弹性全阶段及分阶段回归模型,得到了温州财政农业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三是建立了温州农业部门内的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回归模型,测算了温州农业部门内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其中,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和Excel计算软件,完成了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简称OLS)、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邹至庄检验(Chow Test);运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了主成分回归分析。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如下结论:一是工业和商业相对发展较快较好,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受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有限,对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影响也很有限,即农业部门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二是温州财政农业投入对农业产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业产出增长还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1994年之后的弹性系数小于1994年之前的弹性系数,说明这种财政支持并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支农资金边际收益最大化;三是在温州农业部门内各投入要素中,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从业人员对温州农业产出是负向作用,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及化肥施用量则是正向作用。据此,论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一要利用工业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商业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利用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挖掘现有农业发展潜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要适当调整温州市不同地区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金运作效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注重发挥资金的规模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带动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三要挖掘潜力,提高化肥、农业机械和农村电力的使用效率;采取措施,促进温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找准原因,减少或延缓有效灌溉面积的缩减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UV表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