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投资银行是主营证券业的金融机构,是连接经济与金融的枢纽和核心,在整个经济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国的投资银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银行在资金实力、业务创新、管理技术、服务质量、人才资源及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都发展得非常成熟,我国的投资银行势必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凭借优势、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是其能否生存的重要前提。本文的核心部分是从市场结构、行业规模以及市场整体收益率的角度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分析结果对如何提升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竞争力给出相关建议。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投资银行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然后具体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是关于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实证分析。首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度指标进行了分析。集中度指标是衡量市场结构最常见、最基本的指标,市场集中度越高,表明这个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这个市场是竞争型的市场结构。根据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实际数据计算集中度,再结合国际上较为权威的划分标准,得出我国的投资银行业集中度偏低,市场竞争过大。高集中度是成熟的金融业的一大特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这种局面显然是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接着本文介绍了有关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两种假说,这两种假说都认为集中度与绩效间存在正的统计关系,但二者的解释却大相径庭,其政策含义也截然相反。为了检验出哪种假说更符合我国的投资银行,本文在BG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模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是低集中度与高利润率并存,市场集中度过低且对绩效的影响不明显,这主要由于我国对证券业实施严格的控制和保护,证券业行业壁垒较高,使得证券业存在高额的垄断利润,无法通过竞争实现正常的优胜劣汰。为了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规模与绩效间的关系做出全面的分析,本文选取我国证券业若干指标的历年数据进行了纵向分析。实证分析表明,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市场集中度对市场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我国的证券业市场不但没有呈现出规模经济,相反却存在着规模不经济。为了更直观地体现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规模以及市场收益率的关系,本文又对相关变量两两作了协整分析,得出我国证券业总资产对数值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市场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本文又选择同一时间截面下不同证券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比较,考察规模较大的公司是否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以此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做出合理解释,得出我国目前证券公司的规模与绩效之间既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规模不经济效应。但由于样本空间的限制,这一结论的说服力也受到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了提高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绩效,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投资银行业的管制,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争取以市场力量为主导,推动投资银行业市场合理、有效、适度的竞争;政府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效率的证券公司增加市场份额,以带动我国投资银行业整体的效率提高,从而实现投资银行业全行业利润的增加;各券商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效率;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拓宽业务范围;政府还可以激活股市来带动投资银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