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食用菌菌种同名异种、同种异名问题长期以来给科研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重复,也阻碍了菌种调剂供给。本研究通过利用RAPD、ISSR、SRAP三种DNA分子标记分别对来源不同的27个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菌株、74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以及30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进行鉴别。并将得到的部分多态性条带转化为SCAR标记,其可用于种质资源的鉴定。通过三种分子标记对27个姬松茸菌株分析的结果,共产生134条多态性条带,综合三种分子标记的结果,采用Jaccard聚类距离中的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异系数水平D=0.70时,将27个姬松茸菌株分为9个类群,其中包括4个复合类群和5个单一类群。同时我们成功转化了10个SCAR标记,并分别将这10个SCAR对27个姬松茸菌株进行验证,结果10个SCAR标记将27个姬松茸菌株分为9个类群。利用三种分子标记对74个草菇菌株的分析,共产生82条多态性条带,综合三种分子标记的结果,采用Jaccard聚类距离中的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异系数水平D=0.27上,将74个草菇菌株分为17个类群其中包括11个单一类群和6个复合类群。同时实验成功转化并验证了27个SCAR标记。27个草菇SCAR标记鉴定结果将74个草菇菌株分为44个栽培种。其中包括34个单一类别和10个复合类别。三种分子标记对30个灰树花菌株的分析结果,共产生77条多态性条带,综合三种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采用Jaccard聚类距离中的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D=0.77的相异系数水平上,可以将30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0个类群,其中包括6个单一类别和4个复合类群。同时实验成功转化并验证了8个灰树花SCAR标记。8个SCAR标记对30个灰树菌株的鉴定结果,将30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0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