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LK1的表达及其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LK1的表达及其意义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均已经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将近有50万的新发肺癌患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至85%。目前肺癌治疗的结果不尽人意,所有确诊肺癌的病例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从分子水平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机理,寻找肺癌相关基因及其标志物,用于该肿瘤的早期发现、监测、预后的判断,确定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甚至作为靶向治疗的标靶,已逐渐成为目前的医学热点。PLKs(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被认为与有丝分裂的调控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许多相关的研究中发现,PLK1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有密切的联系。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包括肺癌,PLK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且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专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与PLK1的研究报道,为了进一步在国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研究PLK1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PLK1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期、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技术,检测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收集的肺癌手术切除标本63例中的PLK1,以及P53表达水平。其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3岁。鳞癌29例;腺癌2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混合型癌8例。分化程度分级:高分化8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27例。肿瘤T分期:T1期8例;T2期40例;T3期13例;T4期2例。P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6例,Ⅲa期23例,Ⅲb期2例,Ⅳ期3例。另取10例远离肺癌5cm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判定:P53染色阳性细胞以胞核呈棕黄色到深褐色;PLK1染色阳性细胞以胞浆和/或胞核呈棕黄色到深褐色。观察每张切片10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用半定量方法,依照各自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数进行综合分析评分量化。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研究发现.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总表达率为79.4%(50/63),而10例远离癌旁正常肺组织无一例表达,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鳞癌、腺癌、混合型癌)、组织分化程度(高、中、低)无明显相关(均P>0.05)。PLK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在直径小于等于3cm与直径大于3cm的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PLK1表达的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进一步比较N1与N2中的PLK1表达,并无差异(P>0.05),说明与淋巴结转移的远近无关。PLK1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在Ⅱ、Ⅱ、Ⅲa期肿瘤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TNM分期的进展,PLK1表达的阳性率也逐渐增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LK1的表达与P53蛋白积聚显著相关(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LK1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离癌旁正常肺组织,提示PLK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肿瘤标记物。2.PLK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直径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Ⅰ、Ⅱ、Ⅲa各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且随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可能与预后相关。3.PLK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的高低无关。4.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的积聚明显相关,提示后者可能是PLK1的作用靶点之一。

论文目录

  • 一、论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二、正文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三、综述
  • 综述正文
  •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LK1的表达及其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