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娟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董庄小学063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和勇于探索创新,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能让他们有效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上。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重视动手操作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结合低年级数学,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学习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组织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操作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学生在动动手,动动口,画画图,摆摆棒之类的过程中或许就会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而创造灵感也来自于儿童的手指尖。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操作时,不仅要着眼于“如何教”,更要着眼于“如何学”,在组织操作中加强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为什么去操作?怎么去操作?此外,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创造灵感,多创设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摸、摆、拼、剪等具体行动感知物体表象,思考——形成认识,交流——内化知识,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体验性学习。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五、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并建立数学概念,同时灵活运用,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的简单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从低年级抓起,时刻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养成。只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才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听众的角色真正转变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