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论文首先概要的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并详细分析了GPS信号的定位方法、定位作业方式以及接收机的分类。GPS接收机的关键问题是对卫星GPS信号的处理,因此本文对载波相位测量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静态测量。在硬件方面,设计主要采用ZARLINK公司提供的的套片来自主开发接收板,通过大量器件选型及苛刻环境测试完成硬件设计。GPS接收机软件设计核心是差分GPS技术(DGPS),该技术是利用观测4颗卫星所得到的差分改正数,来消除GPS接收机测得的位置坐标误差,此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定位精度。本论文基于GPS接收机软件设计分三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GPS基线解算、基线向量网平差、GPS高程,并基本完成了参数设置和差分算法的实现。经过软、硬件的设计及部分升级,目前已完成新产品(博飞牌GJS101-F20产品)的顺利生产,并开始销售。本文的内容安排:第一章主要简要叙述GPS的原理,第二章对载波相位进行描述,第三章详细介绍硬件设计及调试过程,第四、五、六章对差分GPS软件技术设计及算法精度进行分析。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GPS 概述1.1 全球定位系统 GPS1.1.1 全球定位系统组成1.2 GPS 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的基本结构1.3 GPS 定位方法1.3.1 GPS 定位方法分类1.4 GPS 定位作业方式1.4.1 GPS 动态定位1.4.2 事后处理的动态定位1.4.3 用于地面测量的静态(或准动态)相对定位1.5 GPS 接收机及其分类1.5.1 GPS 接收机原理结构1.5.2 GPS 接收机的分类1.6 背景及意义1.6.1 国内发展状况1.6.2 本项目产品的特色及市场竞争力分析2 载波相位测量2.1 载波相位测量的原理2.1.1 载波相位测量的原理2.1.2 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值2.2 周跳的产生与探测2.2.1 周跳的发生原因2.2.2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2.3 GPS 静态测量3 GPS 接收机设计3.1 信号接收板的开发3.2 控制板的开发3.3 文件下载3.4 控制显示3.5 供电系统3.6 定位软件设计3.6.1 理论依据及算法研究3.6.2 解决方法3.6.3 关键技术4 GPS 基线解算4.1 GPS 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4.1.1 观测值4.1.2 基线解算(平差)4.2 GPS 基线解算的分类4.2.1 单基线解算4.2.2 多基线解4.3 基线解算阶段的质量控制4.3.1 质量控制指标及其应用4.4 影响 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及其应对方法4.4.1 影响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4.4.2 影响GPS 基线解算结果因素的判别及应对措施4.5 GPS 基线解算的过程5 GPS 基线向量网平差5.1 GPS 网平差的分类5.1.1 三维平差和二维平差5.1.2 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5.2 GPS 网平差原理5.2.1 三维无约束平差5.2.2 三维联合平差5.2.3 二维联合平差5.3 GPS 网平差的过程5.3.1 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 基线向量网5.3.2 三维无约束平差5.3.3 约束平差或联合平差5.3.4 质量分析与控制5.4 GPS 网平差中起算数据的检验5.4.1 方差检验法5.4.2 符合路线法5.4.3 检查点法5.5 网平差的实际计算过程5.5.1 坐标系设定5.5.2 网平差设置5.5.3 二维平差设置5.5.4 水准高程拟合5.5.5 已知坐标的输入5.6 网平差的运行5.6.1 提取基线向量网5.6.2 基线向量网的连通检验5.6.3 自由网平差5.6.4 三维约束平差5.7 二维约束平差5.8 水准高程拟合6 升级后软件解算过程6.1 处理基线6.2 平差设置6.3 网平差6.4 成果输出6.5 后差分数据处理6.5.1 数据录入6.5.2 数据处理设置6.5.3 数据解算6.5.4 查看结果6.5.5 获取结果6.5.6 基站坐标设置7 总结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接收机论文; 载波相位论文; 差分算法论文; 基线解算论文;
GJS系列单频GPS接收机产品升级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