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心理学
作者: 罗品超
导师: 郑希付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信度,效度
文献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仍然缺乏较统一的认识,也缺乏较具科学性的测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量具。为促进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一个较合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并编制出一份较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本研究在国内众多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得以顺利进行。首先随机抽取了心理学专家、大学教师、社会人士和大学生共1366人为被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使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手段探索出一个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然后再根据这个结构自行编制出适合国内大学生使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随机抽取国内403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段对自编量表的测量特性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构面主要有七个,分别是:性格特征素质、认知能力素质、人际管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第二,总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α系数为0.9639;各分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777,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α系数为0.8902,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788,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751,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397,自我意识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88。第三,总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各分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但分量表之间的独立性仍需进一步探讨。第四,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较高,自我意识较好,但人际管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较差。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专业、区域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构面存在一定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概念辨析
第3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分析
5.1 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
5.2 大学生心理素质性别状况比较
5.3 大学生心理素质学校类型状况比较
5.4 大学生心理素质年级状况比较
5.5 大学生心理素质专业状况比较
5.6 大学生心理素质区域状况比较
第6章 展望
6.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
6.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D]. 魏荣.合肥工业大学2002
- [2].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 王沥滢.新乡医学院2016
- [3].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 刘亚菲.天津大学2009
- [4].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 高明慧.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 [5].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 王滔.西南师范大学2002
- [6].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D]. 丁云霞.华南师范大学2003
- [7].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 赵琳.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 [8].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D]. 徐俊川.武汉大学2004
- [9].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年变化比较研究[D]. 章东明.河北科技大学2015
- [10].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拓展教育研究[D]. 张茂丰.山西农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 赵琳.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 [2].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研究[D]. 戴智杰.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 [3].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研究[D]. 王祚亮.华中师范大学2005
- [4].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D]. 李瑛.华中科技大学2005
- [5].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 蔡锦凤.山西医科大学2006
- [6].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 高明慧.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 [7].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 王滔.西南师范大学2002
- [8].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D]. 丁云霞.华南师范大学2003
- [9].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 张岩.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 [10].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D]. 徐俊川.武汉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