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从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制度背景三个层面,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等分析方法,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探讨了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制度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呈现出了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特点。其职业流动趋于理性,流动次数更加频繁,流动途径更加广泛,流动意愿更加强烈。2、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受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3、社会关系网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都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中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但是二者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和具体功能不相同。强关系更多的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初发挥作用,随着其务工时间的延长,强关系的作用不断弱化,弱关系的作用不断加强。强关系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而弱关系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提供有效就业信息方面。4、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诉求和现有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矛盾。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某些安排对新生代农民工发挥屏蔽作用,限制了其有效职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受个人、家庭、社会合力影响,因此需要从这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要努力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设;企业要为其进行常规的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采用多样的激励措施,开发他们的潜能;政府要加大制度改革,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流动过程中遭受的社会排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源起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关于移民职业流动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研究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3.2 概念的界定及操作化
  • 1.3.3 研究假设
  • 1.3.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
  •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1.1 性别、年龄
  • 2.1.2 文化程度
  • 2.1.3 婚姻状况
  • 2.1.4 进城务工时间、职业培训次数
  • 2.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
  • 2.2.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原因
  • 2.2.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特点
  • 2.2.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途径
  • 2.2.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意愿与期望
  •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1.1 先赋因素的影响
  • 3.1.2 自致因素的影响
  • 3.2 社会关系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3 制度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3.1 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3.2 就业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3.3 教育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3.3.4 社会保障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
  •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 4.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对其个人的影响
  • 4.1.1 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
  • 4.1.2 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的影响
  • 4.1.3 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
  • 4.1.4 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
  • 4.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对其家庭的影响
  • 4.2.1 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式人口迁移的影响
  • 4.2.2 对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影响
  • 4.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对社会的影响
  • 4.3.1 对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
  • 4.3.2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个人层面
  • 5.2 企业层面
  • 5.3 政府层面
  • 第6章 研究结论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障碍与创新[J]. 中国农村研究 2015(02)
    • [2].浅议加强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J]. 企业与文化 2012(03)
    • [3].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满意度调查[J]. 三江高教 2013(02)
    • [4].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7(01)
    • [5].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J]. 淮海文汇 2011(01)
    • [6].新生代农民工心态解读[J]. 松州 2011(04)
    • [7].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市C区为例[J]. 财富时代 2019(11)
    • [8].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J]. 现代交际 2019(23)
    • [9].校企合作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职教培训政策及学历职教实践[J]. 江南论坛 2019(12)
    • [10].新生代农民工进城选择影响因素经济学演探析[J]. 营销界 2019(47)
    • [1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35)
    • [12].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对策浅析[J]. 中国就业 2020(02)
    • [13].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的特质[J]. 农业经济 2020(02)
    • [14].新生代农民工与在线职业教育的匹配问题研究——以北京、苏州为例[J]. 新经济 2020(Z1)
    • [15].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J]. 财富时代 2020(02)
    • [16].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优化路径[J]. 党政干部论坛 2020(01)
    • [17].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与学历提升措施研究[J]. 中国培训 2020(03)
    • [18].解码安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J]. 决策 2020(01)
    • [19].创新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0(04)
    • [20].媒体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策略思考[J]. 青年记者 2020(12)
    • [2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培育与引导路径[J]. 农业经济 2020(09)
    • [22].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对新生代农民工成长成才的启示[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15)
    • [23].东部沿海城市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源资本化研究——以山东省三市为中心[J]. 民族研究 2020(02)
    • [2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测试问题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23)
    • [25].基于层次需求理论的建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路径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8)
    • [26].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6)
    • [27].未婚新生代农民工性脚本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8].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J]. 人民论坛 2020(25)
    • [29].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4)
    • [30].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价值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12)

    标签:;  ;  ;  ;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