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的隐喻学研究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的隐喻学研究

论文题目: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的隐喻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马莉

导师: 肖光来

关键词: 运动技术,理念,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目,隐喻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运动技术内蕴不断的挖掘和隐喻理论多维研究的展开,运动技术隐喻理论的研究逐渐浮出水面,它从隐喻学的角度,探索技术形成、传递和变化的规律,填补了体育领域隐喻学研究的空白,也为隐喻学体育分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也将通过对运动者思维活动根源的挖掘,成为沟通体育领域与其它领域交流互动的媒介理论,也是感性学科与运动训练领域相结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选择了动作形式复杂多样,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为典型代表,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现象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方式,对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运动技术隐喻存在形式、分类、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从隐喻学角度显现了运动技术理念深层内涵,并附录了四十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技术隐喻实例。纵观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运动技术隐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看,运动技术隐喻是在他类事物的启迪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传递运动技术思想和规律的语言行为、技术行为和文化行为。从狭义上看,运动技术隐喻就是在运动技术形成过程中,通过以彼喻此,对运动技术动觉感知与思维状态的一种典型描摹。从机制上说,运动技术隐喻即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意义产生的过程,它是主体、客体、本体、喻体和情境要素之间互动并使喻底显现的隐喻化传递系统。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本体抽取的适时时机主要选在运动员建立技术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启发运动员更充分展示和表现技术动作感觉时,本体抽取的要素主要有物理要素和非物理要素两种;喻体的借用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包括大千世界的各种事物,借用的类型以图形类、自然现象和事物类、相关运动项目、生活现象和情节情感类的居多,同时,喻体的借用还受到运动技术形成不同阶段的影响。对各种从属隐喻的探源和分析中,提炼出七类支配运动技术变化的根隐喻形式,分别为容器隐喻、方位隐喻、连带隐喻、介质隐喻、原型隐喻、情感隐喻和宇宙隐喻,这些根隐喻的显现揭示了运动技术形成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同时,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中则表现出思维的突破性与创造性,应用的模糊性与超感性,呈现的具象性与典型性、信息的系统性与统领性、传递的整体性与多义性、异质间性与虚拟性、群体认同性与情境性、更迭性与动态平衡性等特征。经典的运动技术隐喻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是动觉感知的引导,还是一种流畅状态的身心模式,表现出运动思维活动的专业性、精微性、圆融性、联系性和广延性。而且,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隐喻显影了技术真实完整的图像、启发了练习者丰富恰切的想象力、完成了身心感知系统的造形工作以及风格基调的定位等等,同时在科学、人文和艺术方面均有其特殊的价值体现。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3.1 难美项目技术发展的研究态势

1.3.2 当代隐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1.3.3 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形式

1.3.4 中国传统运动文化中隐喻思维的显现

1.3.5 运动隐喻处于尝试探索和理论构建阶段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个案研究法

2.2.6 现象学方法

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的界定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美学的相关理论

3.1.2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1.3 诠释学的基本理论

3.1.4 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论

3.2 基本概念的来源和界定

3.2.1 运动技术

3.2.2 理念

3.2.3 隐喻

3.2.4 运动技术隐喻

3.2.5 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

4.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系统构成与机制

4.1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主体表达

4.1.1 影响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因素

4.1.2 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心理活动特征

4.1.3 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形式

4.2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客体解读

4.2.1 影响隐喻化传递系统中客体解读的因素

4.2.2 客体解读的感官特征

4.2.3 客体解读的形式

4.3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本体的抽取

4.3.1 本体抽取的时机与条件

4.3.2 隐喻系统中技术本体抽取的要素

4.4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喻体的借用

4.4.1 喻体的分类和应用

4.4.2 技术形成的不同阶段喻体的借用

4.4.3 喻体和本体的映射关系与对应形式

4.5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情境转换

4.5.1 隐喻化系统中情境转换的决定因素

4.5.2 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情境的特征

4.5.3 运动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情境转换的时机

4.6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喻底的显现

4.6.1 喻底的产生

4.6.2 喻底的分类

4.6.3 喻底的特征

研究小结

5 难美四项目运动技术隐喻的分类与特征

5.1 运动技术从属隐喻的分类及典型映射的解读

5.1.1 肖像映射

5.1.2 动作映射

5.1.3 动势映射

5.1.4 同项映射

5.1.5 情境映射

5.1.6 节奏映射

5.1.7 时空映射

5.2 运动技术根隐喻的产生和分类

5.2.1 容器隐喻

5.2.2 方位隐喻

5.2.3 连带隐喻

5.2.4 介质隐喻

5.2.5 原型隐喻

5.2.6 情感隐喻

5.2.7 宇宙隐喻

5.3 运动技术隐喻的特征

5.3.1 思维的突破性与创造性

5.3.2 应用的模糊性与超感性

5.3.3 呈现的具象性与典型性

5.3.4 信息的系统性与统领性

5.3.5 传递的整体性与多义性

5.3.6 异质间性与虚拟性

5.3.7 群体认同性与情境性

5.3.8 更迭性和动态平衡性

研究小结

6. 难美四项目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显现与阐释

6.1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原因

6.1.1 主客体的认知方式是隐喻使用的主观原因

6.1.2 技术规律性和人性化的整合是隐喻使用的客观原因

6.1.3 自然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是隐喻广泛存在的环境原因

6.1.4 运动技术理念的不可言说性是隐喻使用的根本原因

6.2 难美项目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要素

6.2.1 内在有形要素

6.2.2 内在无形要素

6.2.3 外在有形要素

6.2.4 外在无形要素

6.3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显现境界的层次递进

6.3.1 第一层——直观感象层

6.3.2 第二层——活跃生命层

6.3.3 第三层——最高灵境层

6.4 显现运动技术理念的“皮偶人隐喻”和“风筝隐喻”

6.4.1 “皮偶人隐喻”

6.4.2 “风筝隐喻”

研究小结

7. 难美项目技术隐喻的功能、价值与评价

7.1 隐喻的功能

7.2 运动技术隐喻的价值

7.2.1 科学方面的价值体现

7.2.2 人文方面的价值体现

7.2.3 艺术方面的价值体现

7.3 运动技术隐喻的评价原则

7.3.1 运动技术隐喻理论的评价原则

7.3.2 运动技术隐喻应用的评价原则

研究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论文案例

1 体操

1.1 案例1:“会说话的腿”和天堂中“善良的聋哑天使”

1.2 案例2:“倒立”似“棍子”还是“宝剑”

1.3 案例3:“技术细节”与“名牌西装”

1.4 案例4:“鱼跃”、“燕飞”、“鲤鱼打挺”和“死鱼”

1.5 案例5:“穿墙而过的跨跳”和“把身体抛到房顶上的空翻”

1.6 案例6:看到的是“山上的红牡丹”还是空无一物的“墙角”

1.7 案例7:“吊环十字”与“横平竖直的门板”、“高低杠屈伸上”与“穿裤子”

1.8 案例8:“小猫”、“小鸟”与“天鹅”

1.9 案例9:体操的技巧动作与“弹簧”、“拳击手”与“弯弓”

1.10 案例10:“风车”、“圆圈”、“直径”与大回环等

2 武术

2.1 案例1:徐伟军教授晨练观察

2.2 案例2:“东岳太极拳”各式动作的意境

2.3 案例3:“四击、八法、十二形”

2.4 案例4:“身备五弓、腰如反弓”与“行舟涉水”

2.5 案例5:“大鹏展翅”、“飞毛腿与火箭炮”、“四两拨千斤”

2.6 案例6:武术拳、械姿势之喻和“精、气、神”及“神明”之喻

2.7 案例7:太极动步与静步之喻

2.8 案例8:太极拳中的柔劲与懂劲之喻

2.9 案例9:太极拳行气和练功之喻

2.10 案例10:太极技战术思想之喻

3 体育舞蹈

3.1 案例1:“洗衣机中的转盘”和“传送带”以及“推车上的酒瓶”

3.2 案例2:“抛保龄球”、“荡秋千”、“药槽的石磙”

3.3 案例3:“薄纱”、“船帆”、“镜子中如影随形”

3.4 案例4:“潮起潮落”、“下落前的瀑布”与“踩火盆”

3.5 案例5:“满怀期待”的情感隐喻与体育舞蹈节奏“图示隐喻”

3.6 案例6:“华尔兹”与“狐步”同“大海中的波浪”与“港湾中的波浪”

3.7 案例7:“失灵的铁架”、“怀抱的大树”与“扒住围墙的好奇”

3.8 案例8:“斜披的彩带”、“黏脚的柏油路”和“倾斜的航船与飞机”

3.9 案例9:“木偶人”、“膨胀的气球”和“被压缩的弹簧”

3.10 案例10:“拉紧的皮筋”、“拔起的木桩”和“火车上的转动杆”

4 艺术体操

4.1 案例1:“披着纱巾,奔跑在铺满鲜花的森林中”的柔软步

4.2 案例2:“设定情境”的角色风格化隐喻

4.3 案例3:旋转的“电波”与“电钻”,落地“飘落的纱巾”与“跳下的猫”

4.4 案例4:“打开的花”、“拴在眼睛上的线”和“拴在耳朵上的线”

4.5 案例5:“拱桥”、“鹿跳”和“飞身”

4.6 案例6:“平跟鞋”、“跑鞋”和“海绵鞋”

4.7 案例7:“小鸟”、“仙鹤”和“灯塔”

4.8 案例8:“滑翔的翅膀”和“手臂的波浪”

4.9 案例9:“钟表的刻度”与“跨跳”和“转体”

4.10 案例10:“优美的跨跳动作”与“空中照相”

发布时间: 2008-01-04

参考文献

  • [1].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 刘建和.北京体育大学2006
  • [2].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论[D]. 曹远红.湖南师范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 王健.福建师范大学2004
  • [2].教练员基本教学训练技能及培训的理论研究[D]. 王皋华.北京体育大学2006
  • [3].武学道艺发微[D]. 于均刚.北京体育大学2006
  • [4].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广.北京体育大学2005
  • [5].当代本科体育专业人才观和专业设置变革的研究[D]. 赫忠慧.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 卢亮球.北京体育大学2005
  • [7].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D]. 徐刚.北京体育大学2005
  • [8].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李红艳.北京体育大学2006

标签:;  ;  ;  ;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的隐喻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