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论文文献综述)
樊淑萍[1](202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切实提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将其体现出来,并采用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实验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加强对其应用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趣味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骆志森,叶陈津[2](2020)在《STEM视域下的微项目高中化学实验探究——以“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测定显色范围”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意识到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后,提出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施行STEM教育。伴随教育全球化的发展,STEM教育被很多国家吸收并加以补充,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由其名称我们不难发现,STEM教育意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引导学生从综合且创新的方向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时
黄瑞玲[3](2020)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性活动。现在的各级各类学校都配置了功能较齐全的化学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化学教师的教学需求,也能够满足化学教材中所规定的基本实验的开设。但初中化学关于理论部分的教学涉及的实验较少,实验室所提供的化学教具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满足探究性创新性教学的需求,使得教师自制教具成为一种迫切需求。本研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了自制教具的研究现状,明晰了教具和自制教具的概念,总结了关于自制教具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自制教具的特点、作用和制作要求。本研究编制了调查问卷,以随机形式对郴州市94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发现89.4%的教师认为自制教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突破教学重难点和弥补教学实验不足,说明大部分教师充分肯定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超过90%的教师表示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给予充分认可。但只有9.23%的教师经常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说明真正经常应用自制教具的教师比较少,且应用比例中年轻教师远小于年长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研究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实验及学生课外实验四个方面进行了自制教具的实践,分析了自制教具的制作背景,阐述了制作材料和过程,结合对应的课题设计教学过程进行7个具体应用。针对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效果反馈研究,结果表明,自制教具激发了66.98%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超过99%的学生表示自制教具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说明自制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82.0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制教具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超过76%的学生自制教具能够帮助其更好理解知识重难点且能将知识进行具体应用,这说明自制教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
刘乐[4](2020)在《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化学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教学回归生活融入整个化学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是目前化学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和重要趋势。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初级阶段,丰富多彩的实验可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但是,我国对初中化学实验重视程度很低,实验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乡村中学更是由于偏远的地理位置,薄弱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校外教育缺失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实际问题使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差。化学实验生活化也许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很多实验生活化的研究仅仅是用于化学生活化教学,而真正生活化实验的案例非常少。另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于以上两个方面,为落实化学实验生活化教育理念,让学生深刻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论文开展乡村中学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开发研究。本论文以“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为研究对象,对笔者所在地区乡村中学九年级学生和部分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基于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及STSE理论等重要教育学理论,开发设计了自制净水器、氧化钙制取及澄清石灰水的制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自制酸碱指示剂及自制试纸、用自制紫甘蓝溶液和自制试纸对物质的酸碱性进行检验5个生活化化学实验案例,并应用于课堂实验教学。研究表明:(1)预期的5个实验案例经过反复的试验探究,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的实验方案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均可用于课堂教学。(2)实验项目的选取遵循了仪器、材料生活化(生活用物品、食品等替代)、原理应用生活化的原则,拉近了学生与实验间的距离,学生因为熟悉而表现出很高的兴致。(3)实验方案的设计考虑了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实验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开展,学生在家也能够自发进行。(4)实验现象的趣味性增强了实验的魅力,成功地吸引力几乎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改善。本论文研究为乡村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随着生活化教学的普及,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其他教育同行加入进来,共同探讨和分享实验生活化设计思路和经验。
齐艳玲[5](2019)在《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山西朔州为例》文中提出山西在2016年中考中开始变革考试题目,在2017年中考中题目模式确立并沿用至今。山西中考题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山西化学命题的唯一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学科内涵,落实核心素养。朔州地区作为山西相对来说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知之甚少,笔者以山西朔州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师和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山西朔州地区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应对策略和实践研究。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研究就本论文提出的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本研究就本论文中将使用到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本研究以山西朔州地区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中教师化学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及教师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的调查。并以山西朔州地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调查。通过两次问卷调查找出了目前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研究根据目前调查结果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文献及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在初中化学中落实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第五部分: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根据研究提出的策略,针对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第十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做了详尽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希望对策略的有效性加以验证。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研究根据教学实践的结果确定了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做了反思及展望。
米鹏园[6](2019)在《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纵观国内外化学发展史以及反观当前社会中化学的应用方式及应用状态,化学实验对化学学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本研究基于“教育即生活”、“5E”教学理论,在对初中化学课标、大纲、教材、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并对H中学的初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现状调查,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了化学实验开发的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设计六个化学实验案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为解决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性、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拉近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对国内外化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知网中“化学实验类型”、“化学实验技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化学实验生活化研究”等方面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总结,可以发现,在搜索的论文的数量上来看,我国对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作者也基本以初中化学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很多实验生活化的研究,只是作为化学生活化教学来研究的,对于具体的,实验案例设计少之又少。分析可知初中化学实验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化学实验教师过于关注课本上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实验过程的作用。(2)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室使用率不高。(3)实验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本研究对H中学的化学实验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依据“教育即生活”理论思想结合以上现状分析,开发出科学性、生活性、安全性、趣味性、合作性、综合性原则并对实验的对象、内容、背景、目标、原理、方法、材料进行分析、选择、设计。设计了化学实验生活化相关的五个实验,笔者并在实验室进行探索并改进实验,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将以上五个实验采用“5E”教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实施。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四个班级中其中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外两个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同学们对于本研究的实验满意度很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安全性、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面有明显的不足。本研究还采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评价观察量表、课后教师访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化学教师对于这种化学实验的总体模式是十分认可的,但是课堂安排与时间把握有待提高。
杨德晗[7](2019)在《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改提出了着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详细阐释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案例教学是一种侧重于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通过讨论分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十分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但是在化学基础教育领域,教学案例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以陕西某中学九年级X班的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使用访谈和观察两种研究工具,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教学案例开发和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丰富化学教学案例库,为一线化学教师开发与应用案例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前言、文献综述、案例开发过程、“溶液的酸碱性”案例介绍、实施结果分析、结论。第一部分前言,论述本研究的必要性,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指出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独特创新之处。随后论述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厘清了案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和教学案例开发等相关核心概念,其次简述了国内外对于案例教学和案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化学教学案例开发遵循典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案例开发过程,在遵循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案例开发的具体步骤:“了解案例的开发者、预设期望案例达到的目标、多方面拓宽案例搜集的渠道、案例采集与编写、用案例展开课堂教学、案例修改调整”。第四部分“溶液的酸碱性”案例介绍,这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归纳分析收集的材料,明确X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教授本节课的解决方案。确定行动研究的各个要素:研究参与者、信度、研究使用的工具、研究伦理,制定资料收集计划,拟定行动计划:开发本课题的教学案例并运用于实际教学。第五部分实施结果分析,从学生参与度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并总结了不足之处,为下一次行动研究提供了方向。第六部分结论,是对研究的反思和总结,总结了研究的结论,反思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并阐述了本研究可以深化的方向。
黄项宇[8](2019)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领域的中心概念,初中科学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所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是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式学习”指基于课程标准设置驱动性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呈现成果,最终进行评价,获得学科的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方法。这一充分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本研究旨以具体教学实践来探究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操作可能性,为一线教师等相关人士提供教学层面的建设性思路。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项目式学习”和“科学素养”为研究主题,自主设计了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首先,综述国内外项目式学习和科学素养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其次,根据国内己有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针对初中科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项目式学习教学实施模式;再次,根据自主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展开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并选取三个项目式学习教学案例在文中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最后,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包括学生自评量表、前测和后测成绩分析、最终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研究结果表明,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初中科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唐青梅[9](2019)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不少化学教育者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方面做了研究,成绩显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实验资金投入不够、仪器药品配备不完善、学生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薄弱、考核方式不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实验教学没能很好地开展,甚至被忽视。为深入了解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帮助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笔者进行了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研究。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农村初中目前实验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难以开展或效果不好的实验,基于发现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绿色化、探究化、生活化为方向,以科学性、有效性、本土性、简易性为基本原则,结合不同类别实验的特点及要求,分别对感知类实验、探究类实验、验证类实验、训练类实验、课外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媒体设备,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参与实践,深入农村样本中学一线,将改进与创新的实验应用于实际教学,对比教学效果。改进与创新后的实验,现象更明显、药品更节约、操作更简单、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更环保等,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并通过反复实践,寻找出最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最后,将研究成果整理编排,提供科学可行的实验教学方式,大胆地开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面,拓宽教师实验教学的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的渠道,促使部分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实验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快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洪兹田,王锋,张贤金[10](2018)在《废弃材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究》文中指出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简易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研究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将二者巧妙应用于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微型化学实验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二、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体现化学实验趣味性 |
(一)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
(二)新奇性的化学实验 |
(三)震撼性的化学实验 |
三、 提高化学实验趣味性 |
(一)切实注重化学史的运用 |
(二)切实注重与学生生活相贴切 |
(三)生活化的实验药品 |
(四)设计奇妙的实验 |
四、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对策 |
(一)课堂导入环节中的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
(二)课中环节通过改进实验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功能性 |
五、 结语 |
(2)STEM视域下的微项目高中化学实验探究——以“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测定显色范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项目实验理论指导 |
1. 查阅文献指导。 |
2. 定性实验方法指导。 |
3. 定量实验指导。 |
二、微项目实验探究 |
1. 分组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项目讨论。 |
2. 改进方案,自制酸碱指示剂。 |
3. 测定指示剂显色范围。 |
三、思维碰撞下的实验创新 |
1.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2. 实验创新。 |
(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自制教具的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 |
2.3 自制教具的特点 |
2.4 自制教具的作用 |
2.5 自制教具制作的基本要求 |
3.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方法及问卷的编制 |
3.2 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
小结 |
4.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4.1 自制教具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
4.2 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4.3 自制教具在学生实验中的应用 |
4.4 自制教具在学生课外实验中的应用 |
5.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调查 |
5.1 自制教具应用于《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
5.2 自制教具应用效果访谈调查 |
6.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教师卷) |
附录2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附录3 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效果调查(学生卷) |
致谢 |
(4)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必要性 |
1.2 化学实验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
1.3 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
1.4 国内外化学实验生活化研究现状 |
1.5 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开发研究 |
2.1 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开展现状调查 |
2.2 实验案例开发依据 |
2.3 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 |
2.4 案例教学效果 |
2.5 总结 |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山西朔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山西中考改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化学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先行组织者理论 |
2.2.4 项目式教学法 |
3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 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调查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结果分析 |
3.2 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问卷调查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结果 |
4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
4.1 提升教师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 |
4.1.1 理解化学核心素养 |
4.1.2 提高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4.1.3 教师应该具有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 |
4.1.4 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 |
4.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合理组织教学 |
4.2.1 设计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材料 |
4.2.2 设计合适的预习学案 |
4.2.3 将课堂设计成不同的探究过程 |
4.2.4 适当引入化学史进行教学 |
4.2.5 设计引导性材料 |
4.3 改进课后评价体系 |
4.3.1 课后作业的改进 |
4.3.2 设计家庭探究式小实验 |
4.3.3 开展研究型学习 |
5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概述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方案 |
5.2 教学实施 |
5.2.1 “酸碱指示剂”教学案例 |
5.2.2 “常见的酸”教学案例 |
5.2.3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
5.3 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
5.3.1 知识掌握分析比较 |
5.3.2 教学效果分析比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朔州市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调查 |
附录2 朔州市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3 知识检测试卷 |
附录4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5 对照班授课教学过程 |
致谢 |
(6)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文献综述 |
2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教育即生活” |
2.3 “5E”教学模式 |
3 初中化学实验开展现状调查—以H校为例 |
3.1 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调查结果启示 |
4 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框架的开发 |
4.1 框架开发流程 |
4.2 初中化学实验的开发原则 |
4.3 实验内容选择 |
4.4 实验对象分析 |
4.5 实验背景设计 |
4.6 实验目标设计 |
4.7 实验原理分析 |
4.8 实验方法选择 |
4.9 实验材料的准备 |
5 初中化学实验案例开发 |
5.1 实验案例开发流程 |
5.2 实验案例的开发 |
6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
6.1 教学计划的制定 |
6.2 教学计划的实施 |
6.3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6.4 课堂观察量表结果分析 |
6.5 课后教师访谈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7)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案例教学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2.3 教学案例开发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 化学教学案例开发原则 |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案例开发过程 |
3.1 了解案例开发者 |
3.2 案例预设目标 |
3.3 案例素材搜集渠道 |
3.4 案例选编 |
3.5 案例教学 |
3.6 修正案例 |
4 基于行动研究的“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例开发 |
4.1 研究要素 |
4.2 发现问题 |
4.3 寻求解法 |
4.4 检验答案 |
5 案例实施结果分析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8)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
1.1.2 关注科学素养的必要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1 项目式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
1.1.3.2 项目式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
1.1.3.3 科学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
1.1.3.4 科学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研究法 |
1.3.2.2 实验法 |
1.3.2.3 问卷调查法 |
1.3.2.4 访谈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项目式学习 |
2.1.2 科学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认知学习理论 |
3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建构 |
3.1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
3.1.1 国内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 |
3.1.2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
3.2 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块设计 |
3.2.1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前模块设计 |
3.2.2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堂模块设计 |
3.2.3 项目式学习教学课后模块设计 |
4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 |
4.1 实践对象 |
4.2 实践内容 |
4.3 教学案例 |
4.3.1 案例一《物质的酸碱性—自制酸碱指示剂》 |
4.3.1.1 课前模块设计 |
4.3.1.2 学生项目作品一 |
4.3.1.3 学生项目作品二 |
4.3.1.4 学生项目作品三 |
4.3.1.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
4.3.1.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
4.3.2 案例二《机械能—研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
4.3.2.1 课前模块教学设计 |
4.3.2.2 学生项目作品四 |
4.3.2.3 学生项目作品五 |
4.3.2.4 学生项目作品六 |
4.3.2.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
4.3.2.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
4.3.3 案例三《酶的催化作用—研究酶的活性影响因素》 |
4.3.3.1 课前模块教学设计 |
4.3.3.2 学生项目作品七 |
4.3.3.3 学生项目作品八 |
4.3.3.4 学生项目作品九 |
4.3.3.5 课堂模块教学设计 |
4.3.3.6 课后模块教学设计 |
5 实践结果及分析 |
5.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分析 |
5.1.1 项目实践自评量表分析 |
5.1.2 课堂表现自评量表分析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分析 |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数据分析 |
5.3.1 科学探究维度分析 |
5.3.2 科学知识与技能维度分析 |
5.3.3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维度分析 |
5.3.4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维度分析 |
5.4 教师访谈分析 |
5.4.1 访谈对象 |
5.4.2 访谈内容 |
5.4.3 访谈结果分析 |
5.4.3.1 关于对实践活动的看法 |
5.4.3.2 关于对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看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1 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2.2 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
2.1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
2.2 成因分析 |
2.2.1 实验资金投入不够 |
2.2.2 学校实验室管理欠缺 |
2.2.3 师资力量薄弱 |
2.2.4 理论认识与实际行动脱节 |
2.2.5 实验考核方式不完善 |
3 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依据 |
3.1 理论依据 |
3.2 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究 |
3.3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原则 |
3.3.1 感知类实验改进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3.3.2 探究类实验改进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3.3.3 验证类实验改进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3.3.4 训练类实验改进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3.3.5 课外实验改进与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
4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案例 |
4.1 感知类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
4.1.1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1.2 “硫的燃烧”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1.3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2 探究类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
4.2.1 “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2.2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探讨 |
4.3 验证类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
4.3.1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3.2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
4.4 训练类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探讨 |
4.5积极开展课外实验 |
4.5.1 自制酸碱指示剂 |
4.5.2 自制叶脉书签 |
4.6 巧用现代媒体设备 |
4.6.1 用媒体设备放大实验现象,便于观察 |
4.6.2 用媒体设备模拟具有危险性的错误操作,引起警示 |
4.6.3 用媒体设备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帮助理解 |
4.6.4 合理利用“仿真化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4.6.5 用好掌上实验室,紧跟时代潮流 |
5 研究的启示、反思与展望 |
5.1 研究的启示 |
5.2 研究的反思 |
5.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10)废弃材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用品 |
二、实验装置设计 |
1. 自制酒精灯 |
2. 自制电解槽 |
三、实验设计 |
1. 自制酸碱指示剂 |
(1) 实验步骤及现象 |
(1) 自制酸碱指示剂 |
(2) 配制pH系列 (1-14) 溶液 |
(3) 测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2) 分析与讨论 |
2. 电解水 |
(1) 实验步骤及现象 |
(2) 分析与讨论 |
3. 电解饱和食盐水 |
(1) 实验步骤及现象 |
(2) 分析与讨论 |
四、鲜花自制酸碱指示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探析[J]. 樊淑萍. 考试周刊, 2021(37)
- [2]STEM视域下的微项目高中化学实验探究——以“自制酸碱指示剂并测定显色范围”为例[J]. 骆志森,叶陈津. 福建教育, 2020(19)
- [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瑞玲. 西南大学, 2020(01)
- [4]乡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生活化案例开发研究[D]. 刘乐. 西南大学, 2020(01)
- [5]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山西朔州为例[D]. 齐艳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D]. 米鹏园.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基于行动研究的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D]. 杨德晗.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8]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发展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D]. 黄项宇.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9]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D]. 唐青梅.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3)
- [10]废弃材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究[J]. 洪兹田,王锋,张贤金. 教学与管理, 2018(34)